春草碧

紫箫吹破黄州月。蔌蔌小梅花、飘香雪。

寂莫花底风鬟,颜色如花命如叶。

千里涴兵尘、凌波袜。心事鉴影鸾孤,筝弦雁绝。

旧时雪堂人、今华发。

断肠金缕新声,杯深不觉琉璃滑。

醉梦绕南云、花上蝶。

形式: 词牌: 番枪子

翻译

紫箫声穿透黄州的月色,簌簌的小梅花像飘落的香雪。
寂静花下,风吹动着她的发髻,她的容颜如花,命运却如落叶般脆弱。
千里之外战火纷飞,她穿着沾满尘土的轻纱,心中之事只有孤鸾镜照,筝弦上的音讯已断绝。
曾经的雪堂主人如今已是白发人。
心碎的新曲如金线般缠绵,酒杯深沉,却未觉琉璃杯壁光滑。
醉梦中她在南云之下,花丛中与蝴蝶共舞。

注释

紫箫:紫色的箫。
黄州: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州。
蔌蔌:形容轻微的声音。
梅花:冬季开花的植物。
飘香雪:比喻梅花的香气像雪花般飘散。
风鬟:被风吹动的发髻。
颜色如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命如叶:比喻生命短暂或脆弱。
凌波袜:形容女子步履轻盈,如踏水而行。
鉴影鸾孤:孤鸾照影,形容孤独无伴。
筝弦雁绝:筝弦上的音讯断绝,比喻音信全无。
雪堂人:指居住在雪堂的人,可能指诗人自己或某位女子。
华发:白发,象征年老。
金缕新声:精致的乐曲。
琉璃滑:形容琉璃杯壁光滑如镜。
醉梦绕南云:醉梦中游荡在南方的云雾中。
花上蝶:花丛中的蝴蝶,象征梦境或美好的回忆。

鉴赏

这首诗名为《春草碧》,作者是金代诗人李献能。诗中以紫箫声和黄州月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冷清的画面,仿佛在月色下,紫箫声穿透了冬夜的寂静,如同飘落的小梅花,带着幽香,又如雪花般轻盈。花底的女子静默无声,她的秀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同花朵一般美丽,但命运却如叶子般脆弱,身处千里之外的战乱之中。

接着,诗人借筝弦断绝、雁阵消失,表达了对往昔雪堂生活的怀念,以及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如今,那曾经的人已白发苍苍,内心深处的情感只能寄托于新曲的旋律中,即使酒杯深重,醉梦中仍萦绕着南云和花上的蝴蝶,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哀愁和追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3)

李献能(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苦学博览,尤长于四六文。宣宗贞祐三年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在翰苑凡十年,迁修撰。哀宗时,充河中帅府经历官。蒙古兵破城,奔陕州,权左右司郎中,兵变遇害

  • 字:钦叔
  • 籍贯:河中
  • 生卒年:1190—1232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河中环胜楼感怀

垂柳阴阴水拍堤。欲穷远目望还迷。

平芜尽处莫天低。

万里中原犹北顾,十年长路却西归。

倚楼怀抱有谁知。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木兰花慢.和陈思济

访仙家洞府,仰天柱,彻高寒。

对百尺飞湍,四围乔木,九锁青山。

危亭晚来极目,胜王维、三昧画中看。

何处朝元会宴,时闻命驾回鸾。桃花临水已凋残。

别后见应难。叹昨日秦宫,今朝汉苑,一梦槐安。

征鞍欲留无计,恐仙棋、一局换人间。

羡杀知还倦鸟,白云相对空闲。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太常引

碧幮冰簟午风凉。都是好风光。独自守空床。

泪滴了、千行万行。

别时情意,去时言约,刚道不思量。不是不思量。

说着后、教人语长。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朝中措

汴梁三月正繁华。行路见双娃。

遍体一身明锦,遮尘满面乌纱。

车鞍似水,留伊无故,去落谁家。

争奈无人说兴,新来憔悴因他。

形式: 词牌: 朝中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