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吴莲溪前辈题福延行窝图

我欲得钱买青山,每抚空囊辄自悔。

羡君手积买山资,况更有山不待买。

有竹有杉屋庐深,某水某邱钓游在。

家山画出题行窝,此意云何当索解。

得无权作卧游看,还山之计将有待。

读君作记颇幽异,埋莂披荆经百载。

山鬼能言伴啸歌,石佛有灵乐爽垲。

住山清福那可负,有田不归真自绐。

商颜芝草甘如饴,奚事鸡栖尚人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文人夏孙桐所作,名为《为吴莲溪前辈题福延行窝图》。诗中描绘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首句“我欲得钱买青山”,表达了诗人渴望拥有山林之美的愿望。然而,“每抚空囊辄自悔”则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金钱的匮乏让这一愿望难以实现,引发了诗人的自我反思和遗憾。

接着,“羡君手积买山资,况更有山不待买”两句,诗人转而羡慕他人能够通过积累财富购买山林,同时也意识到,有些美好的自然景观无需购买,它们就存在于世间,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欣赏。

“有竹有杉屋庐深,某水某邱钓游在”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隐居生活场景,竹林、杉树、流水、丘陵,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画面,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家山画出题行窝,此意云何当索解”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自己的理想生活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又对如何解释这种生活状态感到困惑,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认同与理解。

“得无权作卧游看,还山之计将有待”暗示了诗人可能正在尝试通过想象和艺术创作来实现自己的隐居梦想,同时对未来回归山林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读君作记颇幽异,埋莂披荆经百载”提到吴莲溪前辈的作品,赞美其作品的独特与深邃,历经百年仍能引发共鸣,体现了对前辈智慧的敬仰。

“山鬼能言伴啸歌,石佛有灵乐爽垲”描绘了山林中的神秘与灵性,山鬼与石佛仿佛成为诗人的伴侣,共同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住山清福那可负,有田不归真自绐”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认为在山中享受清静之福是不可辜负的,即使有田地也不愿放弃这份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商颜芝草甘如饴,奚事鸡栖尚人海”引用商颜山的典故,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那些仍然在世俗中奔波的人表示了一种同情与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史馆重葺舫斋次珊尚书用朱椒堂韵成三律次韵奉和三首(其一)

漫忆淩云奏子虚,鸱夷一舸计全疏。

人间寥落铜仙侣,劫后丛残石室书。

清地依然邻禁禦,此生自分老虫鱼。

温公嵩观叨随从,刘范惟应乞绪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史馆重葺舫斋次珊尚书用朱椒堂韵成三律次韵奉和三首(其二)

片席名山愿已奢,开轩水木尚清华。

巢痕天上春寻燕,日色林端晚散鸦。

静爱风帘翻倦帙,迥思烟笠在孤槎。

浮屠三宿鸿泥印,愧继朱钱掌故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史馆重葺舫斋次珊尚书用朱椒堂韵成三律次韵奉和三首(其三)

丈室天花不扰魔,题襟重启胜怀多。

百年旧事春明录,一曲清流太液波。

雅集共欣陪杖履,名篇应不废江河。

碧山堂与横云舍,天为公留安乐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赵次珊馆长八十寿诗四十韵

惇史系国故,自唐为相职。

易代乃论定,重臣董其役。

共和政体改,司存异常格。

惟兹笔削权,宾师礼数特。

觥觥尚书公,立朝昔正色。

遗臣领史局,当世重名德。

三馆扩崇规,金匮葺残籍。

考询遍故府,徵采及郡国。

袐简每启縢,献书或出壁。

蒲轮硕儒迎,兰台旧僚辟。

集思萃众长,发凡期精覈。

惟公郑重意,尤严体与则。

光烈三百年,煌煌在方策。

兴废必有徵,诬诞固当辟。

典章犹灿陈,耆彦足矜式。

开端先博蒐,继事归较画。

但虑一善遗,庶存三代直。

铅椠常躬亲,胝沫至日昃。

拭目待汗青,摅诚出忠赤。

况逢度支匮,不惜私钱斥。

纾楚几忘家,报汉惟视力。

伟哉坚贞志,文献寄一脉。

荏苒将十稔,脱稿已山积。

公登大耋年,观成心愈迫。

自来著述家,九十行半百。

条理有始终,微显兼奥赜。

良工不示璞,大匠必中墨。

贯串防抵牾,弥缝泯罅隙。

文简事或增,言雅义贵择。

是非百代公,褒贬一字得。

载笔尤兢兢,矜慎再三绎。

精金鍊乃成,箦土功弥惕。

及公桑榆景,健胜天所锡。

精神焕龙马,岁寒挺松柏。

作诗侪卫武,陈诰媲公奭。

海渊大能涵,岩电细堪析。

完斯不朽业,名山耀竹帛。

房魏谢浮荣,迁固分一席。

写官伫削牍,宾僚咸手额。

公自有千秋,此寿永无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