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
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
这首诗以“咏孤石”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孤石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深邃的历史感。诗中将孤石置于广阔的地理背景之中,赋予其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这块石头历经千年的沧桑。
首句“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开篇即点明了孤石的独特地位,它位于中原大地,却独立于世,时间的流逝在这里似乎失去了意义,暗示着它的古老与神秘。接着,“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孤石的根基比作深藏彭泽之水的波浪,其顶部则仿佛穿透了香炉的烟雾,形象地描绘了孤石在自然环境中的位置与状态,既有动态的流动感,又有静谧的氛围。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进一步展现了孤石的形态之美,崖壁如同展翅欲飞的双鸟,峰顶则宛如盛开的芙蕖,不仅突出了孤石的形状独特,也赋予了其生命与活力。最后,“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两句,通过时空转换,表达了对孤石历史与未来的思考,它曾是东武之地的象征,如今守护着蠡川,既是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是对未来安定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孤石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神秘,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不详
送马犹临水,离旗稍引风。
好看今夜月,当照紫微宫。
丹阳松叶少,白水黍苗多。
浸淫下客泪,哀怨动民歌。
春溪度短葛,秋浦没长莎。
麋鹿自腾倚,车骑绝经过。
萧条四野望,惆怅将如何。
龙田留故苑,汾水结馀波。
怅望伤游目,辛酸思绪多。
凉飙惨高树,浓露变轻萝。
泽葵犹带井,池竹尚侵荷。
秋风徒自急,无复白云歌。
萧萧物候晚,肃肃天望清。
旅人聊策杖,登高荡客情。
川原多旧迹,墟里或新名。
宿烟浮始旦,朝日照初晴。
独游乏徒侣,徐步寡逢迎。
信矣非吾托,赏心何易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