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赠刘潜归陶丘

春老有时回,人老不再少。

草白有时荣,发白不再好。

人生不如春,发生不如草。

可堪送别春草前,青春未老人先老。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有时会回转,但人的青春不再来。
草木有时会返青,但白发无法再变黑。
人生不如春天般生机勃勃,不如草木能自新。
怎能忍受在送别春草之时,感叹青春未老而人已先老。

注释

春老:春天的结束。
有时回:偶尔会有轮回。
人老:人的衰老。
不再少:不会再年轻。
草:草木。
有时荣:有时会再次茂盛。
发白:头发变白。
不再好:不能再恢复。
人生:人的生活。
不如:不及。
发生:生长、焕发。
可堪:怎能忍受。
送别:告别。
春草前:在春草即将凋零的时候。
青春:青春年华。
未老:未衰退。
人先老:人却先衰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石延年所作,名为《又赠刘潜归陶丘》。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十分深刻,下面我将对其进行鉴赏。

首先,“春老有时回,人老不再少”两句通过春天的循环与人的生命周期的对比,描绘出时间流逝的无常。春天会重复回来,但人一旦老去,便无法恢复青春。这两句诗设置了全诗的主题:生命易逝,青春难再。

接着,“草白有时荣,发白不再好”进一步强化了上述主题。草木虽然在季节更迭中会重现生机,但人的头发一旦变白,就永远失去了青春的光彩。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自然界与人类衰老的不同命运,增添了一份哀婉。

“人生不如春,发生不如草”则是对前述意象的总结。人的生命脆弱,不如自然界中春天的生机勃勃;人的发育也不如草木那样能够重复生长。这两句诗情感浓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和青春难再的深刻感慨。

最后,“可堪送别春草前,青春未老人先老”则是在这样的哲思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春天与草木的生长面前,我们这些尚未老去的人类又怎能承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呢?这里的“可堪”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凉,诗人似乎在追问生命的意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春天与草木的生长衰败来反思人类的寿命有限和青春易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87)

石延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书法家。一字安仁。后晋把幽州割让给契丹,其祖举族南迁,定居于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南)。屡试不中,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学家石介以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

  • 字:曼卿
  • 籍贯:原籍幽州(今北京市一带)
  • 生卒年:994~1041

相关古诗词

拟赠郡守

龙节分江国,仙关闭海篷。

酒船李翰苑,诗笔谢康公。

去驿二千外,专城四十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牡丹

春风晴昼起浮光,玉作肌肤罗作裳。

独步世无吴苑艳,浑身天与汉宫香。

一生多怨终羞语,未剪相思已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枢密侍郎因看海棠忆禁苑此花最盛

君看海棠格,群花品讵同。

娇娆情自富,萧散艳非穷。

茜縠班吴苑,新罗碎蜀宫。

锦窠杯里影,绣段隙前烘。

心乱香无数,茎柔动满丛。

意分巫峡雨,腰系汉台风。

盛若霞藏日,鲜于血洒空。

高低千点赤,深浅半开红。

妆指朱才布,膏唇檀更融。

色娇无可压,体瘦不成丰。

枝重轻浮外,苞疏密间中。

难胜蜂不定,易入蝶能通。

杜甫句何略,薛能诗未工。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送郑十学士戬通理越州

宸命陪分竹,仙资贵珥彤。

入辞中殿閟,出贰左廉雄。

过楚前封近,还吴旧业空。

江山复清思,莼脍起高风。

海阔悲秦望,陵荒叹禹功。

楼澄鉴湖北,地险雪涛东。

稽壑飞泉石,台基下桂丛。

风流好吟醉,王谢有馀宫。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