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隋朝诗人杨素所作的《出塞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深沉的历史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之情。
首句“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安危的淡然态度。接下来,“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诗人站在河畔,遥望无尽的边疆,心中充满了对边防的关切与对远方的思念。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一句,诗人独自骑马,回想起古代的英雄事迹,内心激荡,感慨万千。接着,“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诗人遍览边塞的遗迹,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心中满是愁绪。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孤独,远处的城池与四周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边疆的险恶与遥远。随后,“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凄冷与萧瑟,树木显得更加古老,草木也失去了生机,一年四季似乎都难以见到春天的景象。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则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边塞的艰苦与挑战,明月之夜与阴霾之晨,都是边塞特有的景象,既美丽又充满挑战。最后,“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以雁南飞、水西流的形象,象征着边塞与中原的联系,同时也暗示了边疆的动荡与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向往,以及对边防将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挑战,以及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