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瑞岩扣冰古佛

古木千章覆地阴,微风披拂递幽吟。

化身大士久圆寂,归命群黎无古今。

能使兵戈长偃息,要知愿力本宏深。

中原赤子方鱼肉,愿广当年济物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古老的树木遮天蔽日,微风吹过,带来低沉的吟唱。
大士化身已长久静寂,向众生祈福不分古今。
能让战争永远停止,可知他的宏愿深沉无比。
中原的百姓正在遭受苦难,希望他能延续昔日救世之心。

注释

古木:古老的大树。
千章:很多树木。
覆地阴:遮天蔽日。
微风:轻轻的风。
披拂:吹拂。
幽吟:低沉的吟唱。
化身:化身为人或神。
大士:佛教中的菩萨。
久圆寂:长久的静寂。
归命:向…祈求。
群黎:大众,百姓。
无古今:不分古今。
兵戈:兵器,战争。
偃息:停止。
愿力:愿望和力量。
宏深:宏大而深远。
中原:中国的中部地区。
赤子:比喻受苦受难的人。
鱼肉:任人宰割。
济物心:救济万物的心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与深远的禅意融合的画面。"古木千章覆地阴"一句,设定了一个幽深而又略带神秘色彩的环境,其中“古木”和“千章”都暗示着时间的悠久和空间的广阔,而“覆地阴”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沉郁的氛围。"微风披拂递幽吟",这句诗中“微风”轻柔地吹拂着古木间,发出悠扬的声音,如同是自然界中的乐音,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着,“化身大士久圆寂”,这里的“化身大士”可能指的是佛教中修行到极高境界的大成就者,他们能达到“久圆寂”的状态,即长期处于一种清净无为、超然物外的禅定之中。“归命群黎无古今”,这句话则表达了一种对众生的慈悲与关怀,"归命"意味着归依正法,而“群黎”泛指世间所有的众生,“无古今”则是超越了时间的界限,展现出一种普遍而恒久的真理。

诗人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提到“能使兵戈长偃息,要知愿力本宏深”,这里“兵戈”象征着战争与纷争,而“长偃息”则是希望这些不和平的状态能够得到安息。"要知愿力本宏深",这句话强调了内心的愿力和力量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景的关键。

最后,“中原赤子方鱼肉,愿广当年济物心”,“中原赤子”可能指的是普通人或平民,他们如同鱼肉般在社会中挣扎求生。"愿广当年济物心"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广泛地利益众生、解救世间的苦难,展现出一种博大的慈悲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禅意的描绘,以及对内心力量和普遍真理的强调,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主题。

收录诗词(3)

刘子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资政殿大学士刘韐长子,南宋初年官员、将领。宋徽宗宣和中父刘韐帅浙东,佐父主管机宜文字,以破方腊功,入为太府簿。后随父帅真定,以抗金知名。宋高宗建炎初,除枢密院检详文字。张浚宣抚川陕,辟为宣抚使参议军事。绍兴二年(1132年),以功拜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四年,因富平兵败事与张浚俱罢,责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六年,张浚还朝,起知鄂州、权都督府参议军事。八年再贬单州。十一年,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以不附秦桧,十二年罢,提举太平观。十六年卒,年六十

  • 字:彦修
  • 籍贯:建州崇安五夫里府前村
  • 生卒年:1086-1146

相关古诗词

赵州柏树太无端,境上追寻也大难。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底透长安。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挽忠烈刘侯

樵水孤军血战时,英雄失援最堪悲。

那知惯把鲸鲵戮,到底翻为鸟鼠欺。

堆垒誓当阴灭贼,崤陵休恨不全师。

生封死庙男儿事,今有祠前堕泪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沁园春.寿太守十二月十三日

腊后寒收,柳眼青归,梅花笑生。

正阳和有脚,日边送暖,洪钧换轴,天上回星。

试巧春盘,介眉春酒,生意从头乐意新。

须知道,是东风近也,玉燕逢辰。举头阊阖开明。

便稳驾轻车熟路行。

向玉堂青琐,从容洒翰,长淮赤壁,谈笑麾兵。

周洛犹尘,商岩未雨,天下苍生望太平。

休盘涧,任清溪九曲,不放舟横。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念奴娇.寿仓使

一门相种,剩河英岳粹,共扶昌箓。

夹辅正宜资鲁卫,左右秉持钧轴。

缓驾轻车,任回虎节,何事劳山国。

东民欲靖,作新少借康叔。

况是鸑鷟佳辰,雪霜深处,秀孕椿松绿。

天意特教荣晚节,挺挺世臣乔木。

绣斧功成,衮衣促觐,莫恨公归速。

一陶和气,要令天下蒙福。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