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转应词》由清代诗人孙云凤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庭院的细腻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思乡之情。
“庭院。庭院。” 开篇以反复的“庭院”二字,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又略显寂寥的空间之中。接下来,“薄暮东风吹遍”,点明了时间与环境,薄暮时分,微风轻拂,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温柔与宁静。而“画梁双燕初归”一句,则是春天特有的景象,燕子归来,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循环,同时也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期待与思念。
“惆怅天涯絮飞。” 这句诗中的“天涯絮飞”形象地描绘了远方飘落的柳絮,它们随风起舞,漫无目的地四处飘散,既象征着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暗含了对自身命运飘零不定的感慨。这里的“惆怅”二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无奈。
最后,“飞絮。飞絮。人在绣帘深处。” 通过重复“飞絮”二字,强化了柳絮在空中飘荡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身处室内,却心系室外,无法摆脱对远方的思念。而“绣帘深处”则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封闭感与情感的深邃,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孤独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日庭院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