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昔人治国戒察察,黈纩塞耳冕前旒。

聪明蔽远不蔽近,肘腋往往藏奸谋。

水清无鱼信所鉴,网漏吞舟亦可忧。

贤人君子常不悟,一朝负败为身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感事》由清代诗人林旭创作,通过对比“昔人治国”的智慧与“聪明蔽远不蔽近”的现实,表达了对政治治理的深刻反思。

首句“昔人治国戒察察”,引用古人治国时的警言,强调了谨慎观察的重要性。接着,“黈纩塞耳冕前旒”运用比喻手法,将耳朵比作黈纩(一种塞耳的材料),冕前旒(古代帝王冠冕上的垂饰)比作眼睛,形象地描绘了古人警惕外界信息的场景。

“聪明蔽远不蔽近,肘腋往往藏奸谋”揭示了聪明反而可能遮蔽远处的真相,而近处的小人却能轻易隐藏阴谋。这种现象反映了政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水清无鱼信所鉴,网漏吞舟亦可忧”进一步阐述了信息筛选的必要性。清澈的水中难以发现鱼的存在,但这也意味着信息的透明度高;然而,捕鱼的网可能会漏掉大鱼,即重要的信息也可能被忽视或遗漏。这提醒人们在信息筛选时既要保持透明度,也要警惕重要信息的缺失。

最后,“贤人君子常不悟,一朝负败为身尤”指出即使是贤明之人也常常无法认识到自身的局限,一旦失败,其影响尤为严重。这句话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持谦逊和自我反省的态度,避免因一时的胜利而骄傲自满,导致最终的失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深刻探讨了政治治理中的信息筛选、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

收录诗词(202)

林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五夜呈陈冯庵

今宵月慰一年意,滂沱溃作秋光曼。

中庭桂树亦何有,珩格交横杂藤蔓。

无言清影自徘徊,便觉玉阶寒未逊。

幽居兀兀忘时日,佳即读书饥呼饭。

偶然吟咏但自适,冯庵老人论契券。

轻狂值得病魔讶,稍稍去之不馀慁。

感渠夜夜来窥寻,为洗从前幽独恨。

应须一字论一缣,始抵婵娟价千万。

老人老去诗律细,渐有少年笑才钝。

我今此事当推谁,立待挥毫宁用巽。

形式: 古风 押[愿]韵

索桂花家人不与(其一)

诚斋诗句要商量,尽道春花艳未强。

谁识维摩病居士,不应闻取木樨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索桂花家人不与(其二)

瓶里花空意自存,节庵惩毖手书烦。

谁人怜我双眸倦,推出天边白玉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与方慕寒

我始就傅出,君实连墙居。

同年一月小,共学兄弟如。

先生君长兄,爱我常并誉。

太翁白发健,携我坐床敷。

分甘预一割,锦绅再拜趋。

不见八九载,谁谓同州闾。

乐群日可数,在远迹愈疏。

言念小秦君,欲从治汉书。

今我不强学,殖落殆成樗。

见日抚手忭,口呿穷须臾。

闻君秋当婚,孟姜玱琼琚。

登高夥新诗,缘情故自殊。

风流老司马,厚子意有馀。

放衙接佳语,探怀出明珠。

悢悢身万里,藉问何止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