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夏闰枝青镫有味图

至文肇六籍,洙泗执枢纽。

鲁论四教垂,文实居其首。

天地虽广大,万物虽繁茂,厥理靡不包,一一资析剖。

譬如城门轨,万马此辐辏。

自遭秦坑焚,汉兴葺残漏。

讹谬日渐增,糠秕遂杂糅。

厥后流益分,笙簧百家奏。

经史子集区,金石梨枣寿。

儒者生近今,简册如山阜。

区区两目力,讵易遍寻究。

又况是非间,错互眩妍丑。

出主或入奴,输攻而墨守。

谁能折其中,轇轕辨纷纠。

夙昔有志斯,披诵就窗牖。

荧然夜一檠,不觉柄移斗。

所嗟识趣卑,衣食复奔走。

所学无一成,蹉跎竟谁咎。

闰兄劝学人,翩翩绍华胄。

研摩日不遑,未恃得天厚。

我时共折证,悬河资辨口。

醰然心得言,岂屑拾牙后。

示我青镫图,小册恰藏袖。

开帙肖清神,夜景亦深秀。

梧桐三两株,竦立秋光候。

萧萧竹几丛,掩映茅亭右。

斗室煜孤镫,书外百无有。

恍闻金石声,琅琅激林薮。

我时将南旋,惜别同心友。

敬当临歧言,得勿附琼玖。

相期各努力,业成致不朽。

此味殊酸咸,知音果谁某。

还拟问铜芽,历历心领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丁谦对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感慨与颂扬。诗中首先赞扬了儒家经典的重要地位,如《论语》中的四教,认为它们涵盖了天地万物的道理,犹如城门的轨道,引导着各种知识的汇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书遭受了秦朝焚书的破坏,汉代虽有修复,但仍存在讹误和混淆。

诗人感叹个人眼力有限,难以遍览所有典籍,且在学术观点上存在争议,分辨真伪不易。他提到闰兄夏闰枝勤奋好学,研读不断,但自己因生活琐事未能专心学问,感到遗憾。看到闰枝的青镫图,诗人被其专注的读书氛围所感染,夜晚的景色也显得清幽雅致,仿佛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即将分别之际,诗人对闰枝寄予厚望,希望他们都能努力学习,最终成就不朽之业。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暗示自己的感受并非人人能理解。最后,诗人以“铜芽”为喻,询问闰枝是否能完全领会他的心意,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学问的共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含对学术研究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4)

丁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卮言(其一)

残月如垂钩,潜鳞罢游戏。

新月如张弓,征鸿侧身避。

蟾兔本无心,鱼雁胡多事。

信从海上来,书自云中寄。

拆书复见信,就中有深意。

上言疑其形,下言畏其势。

形式: 排律

卮言(其二)

夏虫难语冰,井蛙难语海。

是固习之偏,无乃性不改。

天地一何宽,嗜好非一端。

唐虞相授受,巢许乐考槃。

武周仁人粟,夷齐乃不餐。

居身贵特立,处世贵达观。

所以古圣贤,不强人所难。

形式: 古风

己卯重阳前五日题许村双松寺后禅壁

二十年来此地违,旧时楼阁尚崔巍。

乔松千尺白云挂,法鼓一声黄叶飞。

拾穗乱闻村妇语,敲门仍识老僧归。

西风刮面惊霜肃,惆怅穷檐未授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健妇打虎行

林深月黑风撼山,健妇乳儿茅屋间。

虎听儿啼夺门入,虎入风回门自关。

健妇见虎胆如斗,手掷小儿姑向后。

急取炉中未烬薪,带火狂呼驱虎走。

人既抽薪虎欲咥,转身一挥鹰隼疾。

毛焦肉灼气已衰,争奈门关不得出。

大吼一声天地秋,人来虎往不能休。

举薪乱击虎狂跃,满室红飞火绣球,夫从外至疑有寇,见虎犹疑他野兽。

虎趁门开逸且奔,妇几一蹶不可救。吁嗟乎!

健妇虽健妇人耳,胡为彊梁遂至此。

此时健妇知有子,知有子,虎可制。见虎时,骑虎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