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山烽火照边城,殉国何人更请缨。
知是济南年少在,匣中长剑作龙鸣。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烽火连天,战事紧迫的情景。诗人以“西山烽火照边城”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紧张氛围。接着,“殉国何人更请缨”一句,表达了对英勇赴国难之士的深深敬仰和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无人挺身而出的遗憾之情。
“知是济南年少在”,诗人似乎预感到,那些年轻有为的济南子弟,或许正是能够挺身而出、承担重任的人选。这一句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暗示着年轻一代将肩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
最后一句“匣中长剑作龙鸣”,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剑在匣中发出的响亮声音,仿佛是勇士们内心激情的外化,预示着他们即将投身战场,为国效力。整个诗句充满了豪情壮志,展现了诗人对于年轻英雄们的期待与赞美,以及对于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关烽火、年轻英雄的期待与准备,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子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和对于年轻一代勇者的高度期待。
不详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潘园无限北堂欢,捧得除书掩涕看。
一夕烽烟劳圣主,雄心那不指楼兰。
四十男儿报主身,时艰安得避风尘。
功成自有抽簪日,且借青山与故人。
磨不多时染未乾,邺都宫殿几回残。
题名自是西园客,不必重镌汉建安。
雕阑四面锁崔嵬,碣石残山此地开。
若在钱塘江上见,何人不道小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