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尝与陈刚父论诗云本朝诗人极少荆公绝工致尚非当行山谷诗有道气敖臞庵诸人只是侠气余甚以为知言追怀此友因以记之

目断千山嗟宿草,言犹在耳奈从何。

文人纵有诗人少,侠气不如道气多。

哲匠久埋泉下骨,吟徒今似法中魔。

吾非具眼空饶舌,自掩柴扉适意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林希逸所作,名为《三十年前尝与陈刚父论诗云本朝诗人极少荆公绝工致尚非当行山谷诗有道气敖臞庵诸人只是侠气余甚以为知言追怀此友因以记之》。诗中表达了对古代诗人的怀念和对诗歌风格的见解。

首句“目断千山嗟宿草”,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千山,感叹着逝去的岁月如同枯萎的草木,寓意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着,“言犹在耳奈从何”则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即使话语还在耳边回响,但人已不在,无法再进行交流或讨论。

“文人纵有诗人少,侠气不如道气多”这一句,诗人对比了文人与侠客,认为虽然文人众多,但真正能写出深刻内涵、富有哲学思考的诗人却寥寥无几;而道气(道家的气质)则比侠气(武侠的气质)更为丰富和深刻。这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内涵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哲匠久埋泉下骨,吟徒今似法中魔”进一步阐述了对古代伟大诗人的怀念,以及对当代诗歌创作的担忧。哲匠指的是古代伟大的诗人,他们的才华长久地被埋没在地下,而现今的诗人则似乎迷失在法术之中,失去了真正的诗歌精神。

最后,“吾非具眼空饶舌,自掩柴扉适意歌”表明诗人并非没有眼光,只是不愿空谈,而是选择闭门自省,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考。这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深沉思考和自我实践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诗人及其作品的怀念,以及对当代诗歌创作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内涵、精神追求以及个人艺术实践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痴翁

痴翁痴处苦难言,半似禅宗半似仙。

适意酒杯中味道,寄心诗句里参玄。

虽然也作人间梦,但觉元无俗下缘。

剩把残编消日子,不妨吟罢枕书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兴

少时攻苦已成翁,学似无功亦有功。

身外事皆随顺去,人间念已扫除空。

痴儿莫指第二月,快士休誇九万风。

世界虽然许空阔,等閒分付酒杯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别躔甫

一别三秋喜我过,旧游如说梦南柯。

功名会上前缘薄,灯火社中遗恨多。

几劫曾为诗法眷,两鳏堪号俗禅和。

相看未久匆匆去,可奈能吟不饮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十月朔日作是月十一日立冬(其一)

静看历推移,天公巧孰知。

朔先旬日改,冬早小春迟。

袖手閒中老,欢颜乳下儿。

小窗残稿在,续纸旋抄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