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飞玉台建成后的壮丽景象与诗人的喜悦之情。首句“眠云初构寝”,以“眠云”喻指云雾缭绕,形象地描绘了台基初建时的朦胧景象,隐含着一种静谧与神秘感。“歌凤筑层台”,则通过“歌凤”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表达了建造者对台的高度期望与美好愿景。接下来的“披豁三光入,虚涵万象开”,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阳光、月光和星光(三光)引入台中,同时又以“虚涵万象开”展现出了台内空间的开阔与包容性,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容纳其中。
“看花能独坐,秉烛喜重来”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台上的自在与愉悦。无论是独自欣赏花开,还是手持蜡烛再次来访,都流露出诗人对这座台的喜爱与不舍。最后,“真人腾日问,飞玉到山隈”,以“真人”象征高洁之人,表达了对台主或访客的尊敬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飞玉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其影响力甚至能触及山的边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飞玉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建筑的宏伟与壮观,更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