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雨萧萧,石头城下木兰桡。
烟月迢迢,金陵渡口去来潮。
自古风流皆暗销,才魂妖魂谁与招。
彩笺丽句今已矣,罗袜金莲何寂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风雨中的石头城下木兰花的景象,以及烟月朦胧中金陵渡口潮汐往来的情境。通过这些自然景物,诗人表达了对才华与妖艳不同时代、难以共存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自己才思泉涌而词采未遇知音的寂寞之情。
"风雨萧萧"开篇即营造了一种凄清氛围,木兰花在这样的天气中更显得孤独而坚韧。接着"烟月迢迢"则是对景象的一种渲染,使人感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金陵渡口去来潮"不仅描绘了动态的自然景观,也隐喻着世事的变迁和无常。
诗中的"自古风流皆暗销"则是对历代才子与妖艳之魂难以传承的感慨。"才魂妖魂谁与招"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与美貌同样易逝,难寻知音的哀叹。而最后两句"彩笺丽句今已矣,罗袜金莲何寂寥"则是对自己词采虽然豪放,但却无人赏识的孤独感受。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坐来簌簌山风急,山雨随风暗原隰。
树带繁声出竹闻,溪将大点穿篱入。
饷妇寥翘布领寒,牧童拥肿蓑衣湿。
此时高味共谁论,拥鼻吟诗空伫立。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
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
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茜。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
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幽独起侵晨,山莺啼更早。
门巷掩萧条,落花满芳草。
烟和魂共远,春与人同老。
默默又依依,凄然此怀抱。
春阴漠漠土脉润,春寒微微风意和。
闲嗤入甲奔竞态,醉唱落调渔樵歌。
诗道揣量疑可进,宦情刓缺转无多。
酒酣狂兴依然在,其奈千茎鬓雪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