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弦歌十一首(其九)采莲童曲

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

扣楫命童侣,齐声采莲歌。

东湖扶菰童,西湖采菱芰。

不持歌作乐,为持解愁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采莲童子在湖面上忙碌而欢快的情景。

首先,“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这两句以轻快的节奏开始,仿佛引领读者乘着小舟,穿梭于碧波之上,沿途采摘菱叶与芙蓉花,既展现了采莲活动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采莲人的愉悦心情。

接着,“扣楫命童侣,齐声采莲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采莲童子们忙碌而和谐的画面。他们敲击船桨,指挥着同伴,一同唱起采莲之歌,歌声与水波、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动听的田园交响乐。

“东湖扶菰童,西湖采菱芰。”这两句则通过对比东湖与西湖的不同景象,展现了采莲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东湖的童子扶着茭白,西湖的童子则采摘菱角,虽然地点不同,但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不持歌作乐,为持解愁思。”诗人巧妙地将劳动与情感联系起来,指出这些童子并非单纯为了娱乐而歌唱,而是借歌声来排遣劳作中的疲惫与忧愁,表达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采莲活动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劳动的美,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劳动者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收录诗词(974)

无名氏(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神弦歌十一首(其十)明下童曲

走马上前阪,石子弹马蹄。

不惜弹马蹄,但惜马上儿。

陈孔骄赭白,陆郎乘班骓。

徘徊射堂头,望门不欲归。

形式: 古风

神弦歌十一首(其十一)同生曲

人生不满百,常抱千岁忧。

早知人命促,秉烛夜行游。

岁月如流迈,行已及素秋。

蟋蟀鸣空堂,感怅令人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三洲歌(其一)

送欢板桥湾,相待三山头。

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三洲歌(其二)

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

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