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修竹苍苍似剡川,浮觞可继永和年。
不知谁有羲之笔,欲写兰亭第二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阮阅的作品,名为《郴江百咏(其四)山阴堂》。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怀。
"修竹苍苍似剡川" 这一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竹林茂密、如同剑拔弩张的壮观之景。"浮觞可继永和年" 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持久不息的美好愿望,"觞"指的是古代宴席上用来饮酒的器具,这里喻示着宴席上的欢乐长存。
"不知谁有羲之笔"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能书写出超凡脱俗文字的人才的赞叹,"羲之笔"指的是传说中古代圣人黄帝的大臣仓颉(即羲和之笔),据说他创造了汉字,因此被后世尊为书法的祖师。诗人借此表达对能与古人媲美的文学造诣者的向往。
"欲写兰亭第二篇" 这句话则是诗人的豪情壮志之表达,意指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那样,以超凡脱俗的文笔创作出流传后世的文学作品。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书法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非凡的书法才华,也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山阴堂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与自我文学才能的期许,展现了诗人阮阅对自然美、历史文化以及个人文艺理想的深刻感悟。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匮中飞出过辽天,楼上归来又几年。
云物已閒松已老,芝田依旧在桥边。
牛山日日夕阳红,鹿洞年年草色浓。
更有当时马行处,郴人犹指旧骡踪。
捲地江流绕古城,参天乔木一洲横。
年年秋雨无情甚,沙嘴才高又压平。
五峰如盖色苍苍,隔断蛮陬与瘴乡。
才见山中冬有雪,郴人预说岁丰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