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韩书院

天上有奎星,忽坠阳山陬。

光焰万丈长,居人询来由。

阳山古荒服,文教所不布。

皇穹悯斯人,特遣文星下。

长戈回白日,只手障狂澜。

玉献反遭刖,长流岭海间。

风俗一再变,文物一再盛。

人人得我师,耳提而面命。

奎星图书府,尘世那久住。

物从天上来,还从天上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以奎星坠落阳山为引子,寓意深远。开篇“天上”与“阳山”形成对比,奎星之光与人间之暗形成鲜明对照,象征知识与文明的传播。奎星降临阳山,代表了皇穹对当地文化的关怀与扶持,通过奎星的光芒,展现出文教的力量,能够照亮荒服之地,改变风俗,促进文化繁荣。

“长戈回白日,只手障狂澜”两句,形象描绘了奎星带来的正面影响,如同长戈回转,阻挡了狂澜,象征着知识与文明的力量能够扭转社会风气,带来积极变化。接着,“玉献反遭刖,长流岭海间”则以玉被刖喻指人才被埋没,强调了知识与文明在传播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以及奎星降临对于人才成长的推动作用。

后半部分“风俗一再变,文物一再盛。人人得我师,耳提而面命”表达了奎星所带来的持续性影响,不仅改变了风俗,促进了文化的兴盛,更使得每个人都能得到老师的教导,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与普及性。最后,“奎星图书府,尘世那久住。物从天上来,还从天上去”则以奎星为象征,暗示知识与文明的永恒价值,它们虽源自天界,但最终会回归天界,强调了知识与文明的循环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奎星的寓言,深刻探讨了知识、文明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展现了作者对知识传播与社会进步的深切关注和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389)

张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字:廷实
  • 号:东所
  • 籍贯:广东南海
  • 生卒年:1455—1514

相关古诗词

建德故宅

百粤山川秀,三城甲第雄。

朝元花萼楼,避暑水晶同。

罗绮春风下,楼台烟雨中。

蛾眉娇欲泣,狐媚语偏工。

铜鼓千门沸,金莲彻夜红。

笙歌闻院院,云雾隔重重。

泡影千年计,繁华一旦空。

遂成兵燹地,长动黍离风。

人物消应尽,江山夐不穷。

昔为虞氏圃,今作梵王宫。

有客题诗遍,无人载酒从。

西来僧未觌,何处问圆通。

形式: 排律

漏泽园

白骨已成尘,游魂散归寂。

不似古战场,风雨声啾唧。

形式: 五言绝句

双阙

刘氏女,发初蟠,母病在床女眼血未乾。

五内生火欲焚死,何惜一缕股与肝。

一刲肝一割股,赤刀拔处星斗寒。

强母开口股肝进,刘氏女,心如剜。

生魂诉天天为泣,母坐藜床病如失。

呜乎,坝上龙,号人英,杀父尚欲争杯羹。

形式: 古风

十贤堂

览秦佗之故墟兮,风气攸萃而固藏。

山川盘结而崇峍兮,延袤十里之修城。

携絮酒以展敬兮,登十八贤之祠堂。

繄肇晋而迄宋兮,伟诸公脩德之相望。

吴宋二李二卢兮,与夫孔萧而滕王。

是为十贤兮,咸以职业而显扬。

复有八贤为潘向兮,与余魏二陈而邵张。

瞻典刑之具存兮,抚载籍而增伤。

嘅淳风之日颓兮,民趋靡而奔厖。

重以悍吏之罗织兮,室家啼饥而号寒。

穷亡憔悴已无聊兮,仍骨髓之是剜。

皇穹作愤怒之色兮,太阳黯淡而不明。

怀诸公之遗爱兮,寔蘩禧而夥庆跽飏。

言以揽涕兮,念赤子之彷徨。

羌彼贪墨而偾政兮,胡不泚颡而汗背。

夫何风雨摧败而不葺兮,坐视为草莽之堙塞。

先贤遗躅弃而不顾兮,其为政固可知也。

顾蠢蠢其何辜兮,独不沾膏泽之遗也。

言及兹而兴喟兮,叹诸公之不可期也。

安得起诸公于九原兮,为吾民之父师也。

去诸公奚啻千祀兮,何人俎豆于其祠也。

胥起而振迈之兮,庶有以慰吾民之思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