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客愁

露滴清辉,惊禽摇动枝头月。

败窗风咽,客思寒于雪。吹落榆钱,为报芳春别。

心如结,杜鹃啼彻。有泪都成血。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鉴赏

这首《点绛唇·客愁》由清代词人周季琬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客居异乡的愁绪与孤独感。

“露滴清辉”,开篇以露珠在月光下闪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露珠的清辉不仅映照着月色,也映照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敏感。“惊禽摇动枝头月”,随着一阵声响,一只鸟儿惊飞,打破了月光下的宁静,同时也触动了词人心中的波澜。鸟儿的惊飞与月光的摇曳,象征着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波动,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败窗风咽”,风吹过破旧的窗户,发出低沉的声音,仿佛是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时光的流逝。这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破败与凄凉,更暗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哀愁。窗外的风声,如同低语,诉说着时间的无情与生活的不易。

“客思寒于雪”,身处异乡的游子,心中涌起的思念之情比寒冷的冬雪还要沉重。这句话将客人的思乡之情与自然界的寒冷相比较,形象地表达了离家之人的孤独与痛苦。远离家乡的游子,每一份思念都如同冬日里的寒冰,冷彻心扉。

“吹落榆钱,为报芳春别”,春风轻拂,榆树上的叶子随风飘落,仿佛在告别春天。这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感慨。榆钱的飘落,既是春天的结束,也是新生命的开始,它象征着离别与新生,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心如结,杜鹃啼彻。有泪都成血。”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悲痛。心如结,形容愁绪深重,难以解开;杜鹃啼彻,杜鹃鸟的叫声凄厉,常被用来比喻哀伤或悲痛。这两句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泪水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悲伤,更是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整首词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客居异乡之人面对孤独、思念、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自然、时间、生命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

周季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治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湖南。早年文名藉甚,与同里陈维崧等交契。又擅书画。工词,初多艳情之作,沿云间词派之旧轨,后阅世既深,风格转见苍凉激楚。词集名《梦墨轩词》,不传。其词见《倚声初集》等词总集

  • 号:文夏
  • 籍贯:宜兴
  • 生卒年:1620-1668

相关古诗词

雨中花.海棠

栏外湿红娇欲滴。多因睡足浑无力。

看径草青齐,池纹绿皱,犹有轻寒逼。

最妒朝霞分艳色。任暮雨丝丝如织。

归燕啄余香,留连枝上,去岁曾相识。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

蝶恋花

影落中庭花欲午。蝶瘦蜂忙,翻出新愁谱。

独倚雕栏人不语,晴丝无力随风舞。

睡起枕纹犹半露。香玉红生,似把啼痕补。

还笑鹃声无底据,春归毕竟归何处。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满江红.哀江南

舞罢歌沉,问多少,黄金轻掷。

止遗得、荒烟数缕,斜阳半壁。

万壑哀声惊雁断,千家别泪如云湿。

记南朝,铁锁旧横江,沈云黑。著不得,东山屐。

击不尽,中流楫。且息交闭户,狂吟岸帻。

几树啼乌南内冷,满城捣练西风急。

对楼前,犹是去年山,伤情碧。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疏影.舟中绿阴

烟霏柳巷。正浓阴蔽岸,画舫轻漾。

小拓窗棂,一碧空明,篷背绿围成幛。

蔷薇开遍荼蘼老,寻旧约,但深惆怅。

恁春酣、碧透纱橱,何处挂帆重访。

犹认津亭古树,看黄鹂两两,相唤飞上。

梦绕山阴,酒盏含情,添得橹声摇荡。

暮云层叠江村隐,映一缕,红霞微飏。

待几时,棹影归来,定有新蝉送响。

形式: 词牌: 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