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怀古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

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

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形式: 古风

翻译

荆轲看重的是精神上的牺牲,他的忠诚和气节被载入了史册。
我感叹他内心的坚定,却无人能理解他当时的抉择。
直到今天,易水桥边仍飘荡着寒冷的风声。
易水虽滔滔东流,但荆轲的英名永不消逝。

注释

荆卿:指荆轲,战国时期刺客。
虚死:象征性的死亡,指为理想献身。
节烈:忠诚和气节。
前史:古代的历史记载。
方寸心:内心,指情感和决心。
一时事:当时的事件,特指刺秦之事。
易水:古代河流名,此处象征荆轲的精神。
寒风兮萧萧:形容冷风吹过的声音凄凉。
名不消:名声永不磨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易水怀古》。诗中通过对荆轲刺秦王事件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亡故、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忠节之士长存史册的赞颂。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 这两句通过提及荆轲的英勇事迹和他为秦王所刺杀的事实,强调了他的忠诚与英雄气概,并且这些壮举被永久地记录在历史之中。

"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荆轲忠心不渝的感慨,以及对于当世之人难以理解古人忠诚之志的无奈。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 此句通过描绘易水桥边的萧萧寒风,营造出一种悲凉、萧索的氛围,将读者带入诗人当时的心境和环境之中。

"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尽管时间流逝,一切都会过去,但荆轲的名字和精神永远不会消失。这是对忠诚与英勇最深刻的赞美,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英雄不朽的信念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怀念,抒发了诗人对于忠节之士的崇敬和对时光流逝、英雄难再的感慨。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

郡北最高峰,巉岩绝云路。

朝来上楼望,稍觉得幽趣。

朦胧碧烟里,群岭若相附。

何时一登陟,万物皆下顾。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枕上吟

夜长忆白日,枕上吟千诗。

何当苦寒气,忽被东风吹。

冰开鱼龙别,天波殊路岐。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玩月

寒月破东北,贾生立西南。

西南立倚何,立倚青青杉。

近月有数星,星名未详谙。

但爱杉倚月,我倚杉为三。

月乃不上杉,上杉难相参。眙?子细视,睛瞳桂枝劖。

目常有热疾,久视无烦炎。

以手扪衣裳,零露已濡沾。

久立双足冻,时向股䏶淹。

立久病足折,兀然黐胶黏。

他人应已睡,转喜此景恬。

此景亦胡及,而我苦淫耽。

无异市井人,见金不知廉。

不知此夜中,几人同无厌。

待得上顶看,未拟归枕函。

强步望寝斋,步步情不堪。

步到竹丛西,东望如隔帘。

却坐竹丛外,清思刮幽潜。

量知爱月人,身愿化为蟾。

形式: 古风

客喜

客喜非实喜,客悲非实悲。

百回信到家,未当身一归。

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

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

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

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