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吴厚秀才见寄

壮心摧折渐无馀,早岁为文老不如。

登木求鱼知我拙,循窠觅兔笑君疏。

清尊独酌夜方半,白发潜生岁欲除。

久恐交亲还往绝,床头犹喜数行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壮志逐渐消磨殆尽,年轻时的才华如今还不如老去。
试图登树找鱼,深知自己笨拙,沿着鸟巢找兔子,笑你方法过于粗疏。
独自一人在深夜举杯,时光匆匆,白发悄然而生。
长久以来担心亲友间的交往会断绝,幸好床头还有几本书陪伴。

注释

壮心:雄心壮志。
摧折:消磨。
无馀:殆尽。
早岁:年轻时。
为文:写作才华。
登木求鱼:比喻徒劳无功的努力。
拙:笨拙。
循窠觅兔:沿着鸟巢找兔子,比喻不切实际的方法。
疏:粗疏。
清尊:清酒。
独酌:独自饮酒。
夜方半:深夜。
白发:白发。
潜生:悄然而生。
交亲:亲友。
还往绝:交往断绝。
床头:床边。
数行书:几本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目为《次韵吴厚秀才见寄》。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年华老去、壮志消磨的感慨。首句“壮心摧折渐无馀”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苍凉,壮志不再,岁月无情。次句“早岁为文老不如”则暗示了才华虽在,但岁月已使他感到力不从心。

第三句“登木求鱼知我拙”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理想中的笨拙,揭示了对现实的无奈和自嘲。第四句“循窠觅兔笑君疏”则是对友人行为的评价,暗讽友人过于拘泥于常规,不知变通。

第五六句“清尊独酌夜方半,白发潜生岁欲除”描绘了诗人独自饮酒,感叹时光匆匆,白发悄然而生的场景。最后两句“久恐交亲还往绝,床头犹喜数行书”表达了诗人对于亲友关系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书籍的寄托,表明即使身处困境,仍有读书为乐的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苏辙晚年的人生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吴厚秀才见赠三首(其一)

骚人思苦骨岩岩,百里携诗相就谈。

故作微词挑迁客,不嫌春雨湿归衫。

少年旧喜登高赋,老病今成见敌惭。

问我近来谁复可,对君聊拟诵《周南》。

形式: 古风

次韵吴厚秀才见赠三首(其二)

久欲归田计未成,羡君负郭足为生。

躬耕不用千钟禄,高卧谁知万里征。

已觉安闲真乐事,可怜辛苦尽浮名。

隐居便作江南计,为觅佳山早寄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次韵吴厚秀才见赠三首(其三)

一卷新诗锦一端,掉头吟讽识芳酸。

哀歌永夜悲牛角,朗咏扁舟笑杏坛。

间发笙簧犹可拟,弃捐斤斧定知难。

继君高韵君应笑,咀嚼归途久据鞍。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次韵宋构朝请归守彭城

得郡迎亲愿不违,书来无复寄当归。

马驰未觉西南远,乌哺何辞日夜飞。

湖水欲平官舍好,茶征初复讼氓稀。

平反闻道加餐饭,五裤应须换破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