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怪新来瘦损。对镜台、霜华零乱鬓影。胸中恨谁省。
正关山寂寞,暮天风景。貂裘渐冷。
听梧桐、声敲露井。
可无人、为向楼头,试问塞鸿音信。争忍。
勾引愁绪,半掩金铺,雨欺灯晕。
家僮困卧,呼不应,自高枕。
待催他、天际银蟾飞上,唤取嫦娥细问。
要乾坤,表里光辉,照予醉饮。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寂与愁思交织的氛围,诗人通过对镜中容颜的描述,以及对周遭环境的感受,表达了内心的悲凉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美,是一首深蕴含蓄的情景交融之作。
诗人开篇即以“怪新来瘦损”点明自己因思念所致的消瘦,这种心境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他们往往借此表达对远方亲友或故人的深情。镜前的自我形象,霜华零乱鬓影,更增添了一份岁月沧桑之感。
“胸中恨谁省”则是诗人对内心苦闷的自问,似乎在寻找发泄这份哀愁的途径。紧接着,“正关山寂寞,暮天风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诗人的孤独和自然界的寥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貉裘渐冷”则是环境的进一步描写,通过貉裘的寒冷来暗示季节的转换,以及诗人内心的凉薄。随后的“听梧桐、声敲露井”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境,梧桐树下滴水的声音往往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孤寂的心绪。
“可无人、为向楼头,试问塞鸿音信”则是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深,他希望能有人为他传递消息,但这份期望似乎又是那么的渺茫。诗中的“争忍”两字,更显得心中有无尽的哀愁。
接下来的“勾引愁绪,半掩金铺,雨欺灯晕”则是对室内环境的细腻描写,这种温馨而又不失孤寂的情境,让人感到诗人的复杂情感。家僮困卧呼不应,自高枕,则显示了诗人生活中的另一面,即便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矛盾。
最后,“待催他、天际银蟾飞上,唤取嫦娥细问”则是诗人对超越现实世界的向往,他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与仙境沟通,寻求一种解脱。全诗末尾的“要乾坤,表里光辉,照予醉饮”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幻想中获得慰藉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篇情感丰富、意象丰满的佳作,它通过对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不详
老子也曾来伺候,诸公聊复忍须臾。
千里旌旗拥六飞,投簪欲上钓鱼矶。
无端忽被闲云引,回耀峰前掩竹扉。
洛邑名园歌舞沈,乱鸦啼破几深林。
何人学得香山老,千载精庐有梵音。
几年魂绕浙城西,十里荷花漾锦陂。
踏遍两峰三竺路,又随青嶂入云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