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

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

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

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

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

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

讵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激流如箭,航行于芦苇丛中危险重重。
严冬里也能骑马过冰河,波浪翻滚卷起沙流。
新落的树木冲击着河岸,湍急的水流突然改变河洲。
开凿河道时,鱼儿被惊退,上涨的水位连牛都辨不清道路。
广阔的河流连接着天河,无数船只沿着运河行驶。
昔日的怨歌已不再,旧时的道路难以寻觅。
滩头急流,风声更响,寒冷的河水雾气不散。
怎能追寻大禹治水的足迹,只能空向张侯询问过往。

注释

激箭:形容水流湍急如同飞箭。
航苇游:在芦苇丛中航行。
坚冰驰马渡:寒冬时节骑马过冰河。
伏浪:隐藏在水面下的波浪。
凿龙:开凿河道。
涨潦不分牛:水位上涨,连牛都难以分辨道路。
通槎汉:连接天河的通道。
怨歌:过去的哀怨歌声。
故道:旧时的道路。
川寒:河流寒冷。
禹迹:大禹治水的遗迹。
张侯:可能指历史上的人物,代指寻求帮助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黄河八韵寄呈圣俞》,描绘了黄河水流的壮丽与险峻。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黄河激流如箭,航行于苇丛中的艰险,以及坚冰之上驰马过河、伏浪卷起沙流的壮观景象。他还描述了洪水冲刷河岸,树木被摧,河流改道,以及捕鱼者在涨水时的困顿。

诗中“万里通槎汉”一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天河,形容黄河的广阔和深远;“千帆下漕舟”则展示了繁忙的水上运输。然而,黄河的变迁也让人们感叹,曾经的航道如今难以寻觅,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描绘出黄河两岸的自然环境,而“讵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则寓含了对古人治水功绩的追思,同时也流露出对现代人无法再追寻古人足迹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黄河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

踪迹本羁单,登门二十年。

平生任愚拙,自进耻因缘。

忧患经多矣,疲驽尚勉旃。

凋零莺谷友,憔悴雁池边。

忽忽良时失,区区俗虑阗。

公斋每偷暇,师席屡攻坚。

善诲常无倦,馀谈亦可编。

仰高虽莫及,希骥岂非贤。

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

期无辱知己,肯逐利名迁。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答梅圣俞

寒日照穷巷,荆扉晨未开。

惊闻远方信,有客渡江来。

开缄复何喜,宛若见琼瑰。

一尔乖出处,未尝持酒杯。

官闲隐朝市,岁暮惨风埃。

音书日可待,春雁暖应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数诗

一室曾何埽,居闲俗虑平。

二毛经节变,青鉴不须惊。

三复磨圭戒,深防悔吝生。

四愁宁敢拟,高咏且陶情。

五鼎期君禄,无思死必烹。

六奇还自秘,海宇正休兵。

七日南山雾,彪文幸有成。

八门当鼓翼,凌厉指霄程。

九德方居位,皇猷日月明。

十朋如可问,从此卜嘉亨。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楚泽

宿莽湘累怨,幽兰楚俗谣。

紫屏空自老,翠被岂能招。

欲就苍梧诉,愁迷沣浦遥。

哀猿羌昼晦,悲鴂众芳凋。

红壁丹砂板,琼钩翡翠翘。

如何搴香杜,江上独无憀。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