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饯赵教授行会饮秀楚堂晚徙樱桃花下夜月上正夫设烛于花上光明焜耀昔所未见正夫因约赋诗

夜凉月色清如水,天静无风尘不起。

移酒近花坐明月,画烛横斜插花里。

月寒烛艳花淡薄,意思相疑不相似。

一下一高总能见,半白半红浑可喜。

时有幽香闇着人,更分疏影低临水。

密如云雾即成阴,团作珠玑看结子。

异时尚拟与君醉,景物更作今日比。

富贵功名是底物,人生百年行乐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月下饮酒赏花的雅致场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生活情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清凉、月色的清澈、花香的幽远、烛光的明亮以及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意境。

首句“夜凉月色清如水”,以“如水”比喻月色的清澈,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凉爽,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基调。接着,“天静无风尘不起”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纯净与和谐,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

“移酒近花坐明月,画烛横斜插花里”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活动的情景。在月光的照耀下,人们移酒近花,席地而坐,享受着月夜的美好时光。画烛的光影与花朵相互映衬,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和层次感。

“月寒烛艳花淡薄,意思相疑不相似”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月色的寒冷与烛光的艳丽、花朵的淡薄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微妙的情绪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象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一下一高总能见,半白半红浑可喜”描述了花树高低错落的形态之美,以及花朵颜色的多样性和和谐性,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时有幽香闇着人,更分疏影低临水”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幽香的飘散、疏影的投射,以及水面上的倒影,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夜晚的神秘与美丽。

“密如云雾即成阴,团作珠玑看结子”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花朵的密集比作云雾形成的阴影,将果实的圆润比作珍珠,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繁茂和果实的诱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最后,“异时尚拟与君醉,景物更作今日比”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同时也对当前景物给予了高度评价,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月夜赏花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收录诗词(1146)

彭汝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用前韵(其一)

朝日薰酣晨露洗,中林入夜幽香起。

烛与花明月影中,月和烛照花阴里。

光华混杂不可认,刻画虽工难比似。

烛偏月下花亦别,疏影横从俱可喜。

使君白头衰久矣,空惜流年去如水。

作诗与花雪羞耻,多材自属佳公子。

青春九十今能几,不当祇作常时比。

莫令俗事一关心,可厌浩歌频到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再用前韵(其二)

夜色清如水新洗,月上烛明栖鸟起。

灼灼其华散成绮,仙翁岸帻光明里。

公明如月非如烛,文华亦非花得似。

安危自以天下任,故与众人同笑喜。

手折芳枝嚼红蕊,临池想濯沧浪水。

芳菲肯付游人醉,知公爱民一如子。

月盈易亏花落易,直须催促公排比。

公看光阴去无止,欻如白驹过隙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次正夫登沛中歌风台

屹屹泗上城,隆隆沛中台。

登台不见人,祇见山崔嵬。

高祖汤武资,神明天所开。

潜龙已飞跃,乘马宁邅回。

倒戈与天旋,万国俱子来。

西楚殪封兕,东齐荡纤埃。

任使虽故人,萧曹亦贤哉。

功成思猛士,乐极自成哀。

如何古之人,懿德乃所怀。

形式: 古风

次正夫相寄佳句

朱橘大可围,白鱼阔盈尺。

掀林撷甘芳,舣岸披的皪。

我酒清且旨,于焉饯佳客。

鸿飞不知远,日暮寒云碧。

回澜祇如昨,不见舟行迹。

寄诗何遒丽,若见好颜色。

遥想翰墨挥,波涛泻胸臆。

维纚远林外,坐看晨风翼。

万物归一致,知公无不适。

人之与天地,同是为形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