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妙高台

维舟金山下,飞步妙高台。

倚阑纵遐瞩,豁然怀抱开。

谁云隔一水,我喜绝纤埃。

淮南见咫尺,烟树翠成堆。

江山宛犹昨,昔人安在哉。

缅怀坡仙辈,赋咏骋雄才。

俯仰几百年,石刻荒苍苔。

不须雍门琴,对景令人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妙高台,眺望金山寺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句“维舟金山下,飞步妙高台”,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乘船至金山,然后快步登上妙高台的情景。接着,“倚阑纵遐瞩,豁然怀抱开”两句,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极目远眺时心胸开阔的感受。

“谁云隔一水,我喜绝纤埃”则抒发了诗人虽与金山寺相隔一水,却因登高而感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淮南见咫尺,烟树翠成堆”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色,仿佛淮南近在咫尺,烟雾缭绕的树木构成了一幅翠绿的画卷。

“江山宛犹昨,昔人安在哉”两句,诗人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历史的变迁,感叹江山依旧,但昔日的人物已不在人世。“缅怀坡仙辈,赋咏骋雄才”提到了苏轼(坡仙)等古代文人的作品,表达了对古代文学成就的敬仰。“俯仰几百年,石刻荒苍苔”则通过描述石刻上的青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最后,“不须雍门琴,对景令人哀”以琴瑟比喻情感的表达,指出面对如此美景,无需音乐,仅凭自然之景就能引发内心的哀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吕城

炎灰不复然,三国犹鼎峙。

孙郎启雄图,控地数千里。

丹阳号名镇,伯业肇于此。

吕侯膺重寄,才略真国士。

筑城漕渠壖,百雉一时起。

区区卫生聚,金汤谩曾拟。

曾未百馀年,寂寞见遗址。

春风草色青,夜雨苔痕紫。

在德不在险,斯言岂虚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游惠山

泛舟过梁溪,芙蓉水初冷。

折芳渡瑶涧,访竹缘修畛。

飘然陟崇冈,远目时一骋。

川原入遐瞩,一一意先领。

虚壑度松声,阴崖落云影。

秋草荒历山,露叶垂舜井。

湛陆宅久墟,榛翳道全梗。

访古情弥切,怀贤意方永。

下寻漪澜堂,因访招提境。

扫地焚名香,汲泉试新茗。

顿觉心源清,岂惟棼务屏。

重期望太湖,飞步登绝顶。

形式: 古风

拜侍读学士王公达善墓

卓哉天游翁,行高学尤富。

蚤年拥皋比,烨烨腾芳誉。

后来教成均,寻复登玉署。

上结九重知,声名益昭著。

竟赴玉楼招,哀歌闻薤露。

峨峨九龙山,今喜遂安厝。

嗟予旧同寅,道义交有素。

恒惭负明义,弗获重临顾。

遥遥许剑心,梦寐伤迟暮。

今秋来浙西,幸得拜公墓。

洁兹生刍奠,清酤渍绵絮。

空怀郭有道,不见王文度。

揾泪下荒丘,风吹白杨树。

形式: 古风

登苏州府学尊经阁

六经寓圣言,焕如日星光。

人文幸斯睹,万古明纲常。

虽云厄秦火,犹赖汉表章。

诸儒擅颛门,训诂加审详。

虽贻穿凿讥,圣道藉以彰。

阅历数百年,六朝至李唐。

昌黎崛然起,著述自激昂。

后来五星聚,奎宿生寒芒。

伟哉舂陵翁,道学起炎方。

伊洛绍正传,关闽复阐扬。

紫阳朱夫子,敷贲集群芳。

矧今圣明世,治术轶羲黄。

文风被九有,弦诵日洋洋。

惟苏实名郡,昔为魏公乡。

黉宫有杰阁,经籍旧所藏。

牙签悬万轴,蠹鱼落芸香。

予时幸观睹,如临上帝傍。

尊闻行所知,黾勉思自强。

圣谟信昭著,终身矢弗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