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萧教谕三首(其一)

见说昆山县,孤城在水乡。

汐潮通海近,云树接吴长。

夏暑圩田熟,秋阴学舍凉。

年年春色里,桃杏烂宫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寄萧教谕三首(其一)》描绘了昆山县的水乡风貌和四季景色。首句“见说昆山县”,以听说的方式引入,展现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接着,“孤城在水乡”点出昆山地理位置的独特,孤城与水乡相映成趣。

“汐潮通海近,云树接吴长”两句进一步描绘昆山的地理特点,潮汐直通大海,云雾缭绕的树木连接着遥远的吴地,展现了其开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意境。

“夏暑圩田熟,秋阴学舍凉”则转而写到季节变化,夏日的圩田丰收,秋日的学舍因阴凉而适宜读书,体现了农事与教育的和谐共处。

最后,“年年春色里,桃杏烂宫墙”以春色满园、桃花杏花烂漫的景象收尾,寓意着时光流转,年复一年的美好祝愿,也暗含对萧教谕的期待和对昆山人文气息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描绘昆山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地方文化的赞赏。

收录诗词(755)

李昌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祯,、一字维卿,以字行世,、、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 字:昌祺
  • 号:侨庵
  • 籍贯:白衣山
  • 生卒年:1376~1452

相关古诗词

寄萧教谕三首(其二)

县斋蒲苇里,鸥鹭与相亲。

众水春环舍,孤峰晚对人。

海鲜便久客,儒服称閒身。

肯念同袍者,缄书莫厌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寄萧教谕三首(其三)

身名俱未达,朋旧故应疏。

多病惟高枕,何人慰索居。

纵鳞思旷野,疲马倦长途。

谁似儒官好,优游翰与觚。

形式: 五言律诗

耕乐亭二首(其一)

孤亭临夐野,空阔四无邻。

车马来游少,农夫就饷频。

晴檐鸠唤雨,社瓮鸟啼春。

窃禄真何补,投簪愧野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耕乐亭二首(其二)

苔痕临水润,树叶近秋稀。

细雨群农集,残阳一鸟归。

村童收滞穗,野老候空扉。

亦有躬耕意,青莎拟制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