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王立之

不到城南久,黄梅几度新。

忽看人日作,泪尽大和春。

翰墨犹如在,壶觞不复陈。

常思醉风度,花底岸纶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很久没去城南了,黄梅雨又重新来临。
突然看到人日节的到来,泪水不禁在春天的大和洒落。
笔墨仿佛还在,饮酒的器具却不再摆放。
常常怀念醉酒的风度,想象在花下岸边披着纶巾的样子。

注释

城南:指某个特定的地方,可能与诗人过去的生活有关。
黄梅:江南地区夏季多雨,黄梅雨期。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大和:古代日本的名称,这里可能借指诗人所在之地。
翰墨:毛笔和墨水,代指诗书创作。
壶觞:古代盛酒的器具,泛指饮酒。
醉风度:指潇洒豪放的生活态度。
花底:花丛之下,形容环境优美。
岸纶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这里可能象征诗人的理想形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怀王立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立之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中“不到城南久,黄梅几度新”两句,描绘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景物的更迭变化,通过这样的写法来反映诗人的心境,表明自从友人离开之后,城南的春色已经轮回多次,但在诗人心中却始终无法忘怀那份情谊。

“忽看人日作,泪尽大和春”两句,则直接流露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深。黄梅时节,原本该是一年一度的美好景致,可是诗人的眼里,却因友人的离去而变得无比悲凉,甚至到了泪尽的地步。

“翰墨犹如在,壶觞不复陈”这两句,透露了诗人与王立之曾经共享的文墨和酒宴生活。翰墨代表着书信往来和文学创作,而壶觞则象征着朋友间的欢聚生活。现在这些都已成过眼云烟,不再有重新铺陈的可能。

最后两句“常思醉风度,花底岸纶巾”,诗人表达了自己时常沉浸在对友人的美好回忆中,那种轻松自如、不经意间展现出来的风度,就像是在花丛中漫步,岸边悠然。这里的“醉风度”和“纶巾”,都是形容王立之的潇洒与高雅气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往昔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怀念情感。诗中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沉的友谊之意,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怀友之作。

收录诗词(180)

晁冲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字用道。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 字:叔用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
  • 生卒年:1094~1097

相关古诗词

怀苏门山

昔在新中日,苏门岁一游。

石连沙凿凿,水绕竹悠悠。

丘壑从兹得,江山及此不。

吾衰思卜筑,城阙恨淹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人游李文和园

北李园池推甲第,西冈人物复诸生。

乘鸾此地回缑岭,走马何人出大明。

六月火云无复暑,百年水木有馀清。

敢陪宾客追前辈,知子能诗近得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叶甥少蕴内翰重开西湖见寄二首(其二)

一麾偃蹇江湖去,五马侵寻观阙来。

就日金波通汉苑,望云玉涧断苏台。

自迎楫立看时渡,手种花行到处开。

笑语风流韩别驾,莫令鹦鹉诉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叶甥少蕴内翰重开西湖见寄二首(其一)

使君重凿西湖罢,也复封诗寄我来。

洲上新题花岛处,苑中旧体柏梁台。

风烟直觉钟山近,鱼鸟浑疑涧水开。

挥翰玉堂还有日,行春停骑且留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