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后十九首(其六)

烛烛芙蓉花,擢擢采兰妇。

怀袖忽已盈,馨香谁为有。

秋草一以萎,此物难独久。

驰情一水间,无因携素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天采摘兰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内心的思绪与情感。首句“烛烛芙蓉花”以“芙蓉花”象征女子的美丽与高洁,而“烛烛”二字则营造出一种明亮而温暖的氛围,仿佛是女子内心世界的映照。接下来,“擢擢采兰妇”进一步刻画了女子采摘兰花的动作,凸显其优雅与娴静。

“怀袖忽已盈,馨香谁为有”两句,将女子采摘的兰花比作她怀中和袖中的香气,既表现了兰花的芬芳,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丰富与细腻。这里的“谁为有”,既是对兰花香气来源的疑问,也是对女子内心情感的探寻,引人深思。

“秋草一以萎,此物难独久”则从季节更迭的角度,表达了事物总有消逝之时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女子青春易逝、美好难长久的感慨。最后,“驰情一水间,无因携素手”表达了女子对远方或不可触及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渴望有人能共享这份美好情感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女子在秋天采摘兰花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古诗后十九首(其七)

摇光加孟冬,北风何惨慄。

寒至疏众星,蟾兔亦早缺。

四时既潜移,遗迹独难列。

不知空床下,蟋蟀安从出。

宛洛多故人,厚者如胶漆。

及其据要路,负我道非一。

织女无成章,牵牛策不发。

且复守贫贱,振翮各有日。

形式: 古风

古诗后十九首(其八)

浮云何冉冉,亦在南山阿。

千里远徘徊,游子苦无家。

昔我同门友,策马驱高车。

两宫属眄睐,冠带日逶迤。

致身及盛时,结附一何多。

极宴累长夜,重闱发弦歌。

白露忽以零,迫此蕙兰花。

芳草随飙尘,谁能顾女萝。

形式: 古风

古诗后十九首(其九)

独鹄西北逝,逸响一何哀。

念当生别离,欲去复徘徊。

不惜寒气厉,但伤羽翼摧。

我有鸳鸯绮,无衣谁为裁。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古诗后十九首(其十)

眄眄织女星,当机理纨素。

牵牛能几许,常为投杼误。

纨素欲遗谁,终日西北顾。

负轭复何时,轩车岁云暮。

揽衣即河汉,踯躅不得度。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