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茅舍疏篱古道傍,一枝的皪为谁芳。
壶中春色从来别,冷落全胜白玉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雅的乡村景象。诗人以“茅舍疏篱古道傍”开篇,勾勒出一幅典型的江南农村风光,简朴而又充满生活气息。接着,“一枝的皪为谁芳”一句,将视线聚焦于路边的一枝梅花,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和美丽,引人深思。梅花在冬日里独自绽放,不畏严寒,其精神与品质令人敬佩。
“壶中春色从来别”,这一句运用了“壶中春色”的典故,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美好与和谐,与外界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这里的“春色”不仅指季节的变化,更象征着内心的温暖与希望。最后,“冷落全胜白玉堂”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独特魅力的赞美,认为它在孤寂中展现出的美,甚至超越了华丽的白玉殿堂,强调了自然之美与内在精神的高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旁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向往。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生命、自然与人性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
不详
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旧志收录4首。曾为衡阳花药山杜(甫)黄(庭坚)二公祠作记,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散失)。后任卢陵录参,以伪学去官。著有《克斋集》
烟翠空濛扑远林,氛埃那复犯灵襟。
归程不恨风霜恶,自有梅花识此心。
牛羊久已下,行李尚匆匆。
天挂新蟾白,山连野烧红。
问途愁店远,沽酒叹囊空。
犹喜家山近,篮舆晓又东。
同途欣得友,欲别惜分襟。
去路无多远,离觞不厌深。
游鳞寻旧壑,倦翼带归音。
有底凄凉甚,风霜搅客心。
波光草色照人明,别意幽怀酒一倾。
飘泊君方惊旅梦,淹留我遂识人情。
穿沙碧干娟娟净,带雨幽葩艳艳荣。
何日相从溪上路,临流倚策话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