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

秋空杳杳豁四顾,葛衣藜杖寻堤去。

双凫拍波天外来,一棹凌风镜中渡。

静中荣辱兴萧条,指点蓬莱作归路。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的天空辽阔无边,我四处张望,穿着葛布衣服,拄着藜杖寻找河堤。
两只野鸭在水面上拍打着翅膀,仿佛从天边飞来,我划着船,乘风破浪,如镜中的倒影般前行。
在宁静中感受荣辱兴衰的变迁,我指着远方的蓬莱仙境作为回家的路。

注释

杳杳:形容深远或空旷。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古代朴素的衣物。
藜杖:藜草做的手杖,古人常用的行走工具。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理想或远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独坐于江边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

“秋空杳杳豁四顾”,开篇便以广阔的秋天空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葛衣藜杖寻堤去"则透露出诗人行走在堤岸边,身着简陋之衣,用手杖做为依托,显得有些孤独而又不失自在。

接下来的“双凫拍波天外来,一棹凌风镜中渡”描绘了水鸟翱翔的画面和诗人乘舟破浪而行的情景,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之感。"静中荣辱兴萧条"表明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对于世间的荣辱(即荣誉与屈辱)已经不再放在心上,只是淡淡地体会着生命中的起伏。

最后“指点蓬莱作归路”则是诗人借助神话传说中的仙岛蓬莱,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这里的"归路"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返回,更蕴含着心灵的回归和精神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江晦叔见访于兴国寺见庭中修竹两竿云竹虽不多而萧骚可爱因赠之诗

忆昨在江都,联君城一曲。

我家百色无,唯有数竿竹。

琅玕净相倚,萧洒意常足。

君亦时见过,笑语伴幽独。

别来七见春,屡送光景速。

京师车马烦,高尘蔽华屋。

僧室日闭关,静若在岩谷。

忽闻剥啄声,把手叙寒燠。

嵌空叠石畔,亦有双筠绿。

动君青云兴,赏眄不移目。

爱其萧骚风,摇此苍翠玉。

有如嗜脍炙,久矣虚其腹。

一旦逢割鲜,欣然喜如沃。

乃知物外适,可以傲流俗。

奉常官事简,佳集时可卜。

轩窗辟深邃,冠带脱拘束。

文枰稍拂拭,白黑看驰逐。

更设茶两旗,何须酒百斛。

形式: 古风

至赵庄镇舍轿乘马二首(其一)

淮康望夷门,驿舍犹六七。

我车嗟已劳,我马亦太逸。

朝来天色好,辉焕川上日。

郊原莽而苍,生意密如栉。

农飧颇顺适,昼气更盈溢。

抠衣就鞍鞯,前引以一卒。

驰提历湾纡,林木荣枣栗。

豁然就平旷,天壤合为一。

稍过王务陂,陂长水波阔。

惊风摇澎湃,凫鸭语啾唧。

却思在江湖,双橹更轻疾。

川陆虽不同,吾心两无必。

匆匆背乡井,琐琐干禄秩。

功名未及试,行役甘于蜜。

安得摆羁牵,优游老蓬荜。

形式: 古风

至樟树店寄徐安道

逼仄东南路,连天紫翠峰。

微云还掩日,小雨正催农。

谷鸟投枝急,山花落涧浓。

意岩今不远,谈笑喜相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芍药

楼上看红药,都城值晚春。

风葩低永昼,露脸泣芳晨。

忆昨淮南客,曾为诗社人。

轻明是楼子,閒澹有天真。

此地虽都会,兹花莫等伦。

维扬不复梦,羸马禁城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