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竹石图为王廷光佥宪题

瑶砧玉杵镠霏皎,凤膏腻滑狸毫绕。

都将丽水岸头沙,洒作湘皋畹中草。

灵均佩重络索乾,湘妃菊衣秋染单。

琅玕郁密错刀碎,鸾翎旖旎商飙寒。

君不闻同心之利坚可断,请看南山黄石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兰竹石图的细腻与精致。开篇以“瑶砧玉杵镠霏皎,凤膏腻滑狸毫绕”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制作金兰竹石图的过程比作瑶砧上捣制药物,玉杵研磨,凤膏的润滑如同细腻的油脂,狸毫笔在纸上轻盈舞动,营造出一幅制作过程的生动画面。

接着,“都将丽水岸头沙,洒作湘皋畹中草”两句,通过将制作的材料与自然景象相联系,展现了金兰竹石图的自然之美,仿佛是从丽水岸边的沙粒中汲取灵感,洒落在湘皋的畹中,生长出茂盛的草木。

“灵均佩重络索乾,湘妃菊衣秋染单”两句,借用了屈原(灵均)和湘妃的故事,表达了对金兰竹石图艺术价值的赞美,如同屈原佩带的重络索干,湘妃穿着的秋染单衣,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琅玕郁密错刀碎,鸾翎旖旎商飙寒”则进一步描绘了金兰竹石图的细节与质感,琅玕(翠竹)的郁密错落,鸾翎(凤凰羽毛)的旖旎飘逸,以及商飙(秋风)的寒冷,共同构成了画面的动态美与冷暖对比。

最后,“君不闻同心之利坚可断,请看南山黄石烂”两句,以“同心之利坚可断”为喻,强调了友谊或情感的坚定与持久,如同南山之石,即使经过岁月的侵蚀,依然坚韧不摧。这不仅是对金兰竹石图艺术价值的赞颂,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兰竹石图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艺术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寓意和情感表达,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林良九鹚图

番禺画史何好奇,以鹭作路思作鸶。

孤为一世功名路,九拟鲁论君子思。

古来工艺皆有谏,此画于人亦深鉴。

翔集低昂敛鸣缩,舒近时临容止变。

举者忽下去忽归,半窥鱼跃半防机。

藏形不向青边立,蔽影多从白处飞。

寒塘浅水黄芦叶,暂寓旋消鸿踏雪。

人物虽殊戒虑同,座右箴铭为谁揭。

形式: 古风

戴文进山水为王君载题

朝阳出海东方明,岩西宿霭和烟横。

林空花落春欲暮,时有戴胜桑间鸣。

小舟一叶行还舣,载得图书满蓬底。

山光水色不胜情,未转崖阴似千里。

西湖歌舞日悠悠,锦缆牙樯总贵游。

安得荒閒如此地,与君同泛米家舟。

形式: 古风

谢杭医夏时彦

钱塘名医夏克和,我曾倒屣邀经过。

当时橘井深几许,至今孙子扬馀波。

乌金素服黄丝带,金匮青囊皂油盖。

肩舆朝出暮归来,常有乡人候门待。

友竹高人王瑞之,秋来遗我双鱼书。

书言女弟膺剧疾,病缠弱女眠将徂。

世芳太守怜弟妇,仓皇共访回生手。

感君匕剂起沈痾,五月春阳转枯朽。

白头有妺复有甥,太守兄弟家和平。

伊谁大惠忽致此,何以上报琼瑶瑛。

烦君为谢殷勤意,新章早托鳞鸿寄。

赠金自古不如言,交义由来迥忘利。

老我方洲笔砚荒,愧无佳句为传扬。

惟应子益遗书在,不用当时玉局方。

形式: 古风

捕鱼图

商船竟夕发,莲棹怀晨游。

劳欢两难久,不及渔家舟。

三江风月五湖景,妇子相随到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