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的作品,名为《送密直温学士西京迁葬》。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故人迁葬的感伤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
“锦衣西去道何光”,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锦衣”指的是穿着华丽衣服的人,可能是指密直温学士的遗体或其亲人。这里的“西去”则暗示了迁葬的方向和目的地。通过“何光”,诗人表达了一种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卜葬伊川旧钓乡”,此句进一步描绘了迁葬的场景。“卜葬”指的是选择墓地并埋葬,伊川是古代的地名,可能是密直温学士的故乡或选定的安葬之处。这里的“旧钓乡”,则让人联想起往日在此地钓鱼的情景,增添了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留守开筵亲举白,故人垂泪看焚黄”,这两句诗表达了送别时人们的悲伤情绪。“留守”指的是留在原地的人,“开筵”是打开席子准备行礼的意思。亲友们举杯以酒祭奠逝者,眼中含泪,看着那些焚烧的纸钱或其他供品,心中充满了哀思。
“重寻泉石应多感,旋插松楸未著行”,这里诗人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春天时节,泉水潺潺,石头在阳光下散发着温暖的气息,这些都是让人感到愈加怀旧和哀伤的元素。而“旋插松楸未著行”则表现了诗人不忍离去之情,连带着树枝都不愿意放手。
最后,“一月归程如有暇,云间时到读书房”,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的境界。一月即将结束,作者似乎在说,当他完成了这次送别的任务后,会有闲暇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比如隐居山林,阅读书籍。这里的“云间时到读书房”则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也是对逝者最后的纪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送别情境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以及他对于生命流转、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