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哭孝先次儿,此子勤学而贤,乙巳冬仲卒,年十七

天上昙云,人间璧月,春华容易消沉。

十七雏年,辛劳空豢灵禽。

珠圆玉润真如意,奈醴泉芝草,薄质无根。

叩苍冥,何处招还,一缕柔魂。

绵绵长抱西河痛,与秋宵怨蟀,迸入哀吟。

垂老风怀,那堪涕泪沾襟。

尘缘未谢难言达,到海枯石烂,总是伤心。

怨声声,落叶寒蝉,空费追寻。

形式:

鉴赏

这首《高阳台·哭孝先》是清末近现代初时期诗人邹韬为悼念其子孝先所作。孝先在十七岁时英年早逝,邹韬以此词表达对儿子的深切怀念和哀痛之情。

词中以“天上昙云,人间璧月”开篇,将儿子的离世比作昙花一现,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接着,“春华容易消沉”一句,表达了对儿子青春岁月易逝的感慨。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珠圆玉润真如意,奈醴泉芝草,薄质无根”描绘了儿子生前的美好形象,同时也暗含了命运的无常和无奈。

“叩苍冥,何处招还,一缕柔魂”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灵魂归宿的疑问和对儿子的深深思念。“绵绵长抱西河痛,与秋宵怨蟀,迸入哀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思念之情比作无法排解的痛苦,与秋夜的蟋蟀哀鸣相呼应。

“垂老风怀,那堪涕泪沾襟”则表达了父亲在晚年失去爱子的悲痛,泪水无法言表的哀伤。最后,“尘缘未谢难言达,到海枯石烂,总是伤心”强调了父子间的情感纽带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心中也永远留有对儿子的思念。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儿子生前美好回忆的追忆和对失去儿子后无尽哀思的抒发,展现了深厚的父爱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8)

邹韬(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哭葛蕙生,次马谏甫韵

何处觅琼箫。暮暮朝朝。天长地久总无聊。

往事如尘香誓在,雪泮冰消。心绪卷芭蕉。

幽恨难描。黄昏倚枕到通宵。

秋夜孤灯人共瘦,残焰摇摇。

形式:

高阳台.张次溪先生江堂侍学图

春鸟嬉晴,秋蛩絮怨,良时閒煞江堂。

门掩黎花,空明月照回廊。

图书万卷人千古,映芭蕉、绿满前窗。最难忘。

负策横经,伴到昏黄。

先生杖履从容甚,仰高山、瑶琴一曲,芝草双行。

接叶传薪,全凭邺架曹仓。

青年最怕驹光速,愿追随、捧砚焚香。寄清狂。

风浴童冠,天地徜徉。

形式:

满江红.赵竹铭深山猿啸图

万壑千岩,怪藤杖、白云高拥。

看老树、槎枒枯木,层层凿空。

修养惟藏狐豹迹,往来只有神仙种。

忽峰腰、夜笑数声猿,山灵动。丹嶂外,寒泉涌。

巫峡下,羁愁重。有愁人听到,寸心澒洞。

桓笛三吹无奈恨,祖鞭一舞难为勇。

到耳中、听得最分明,朝天耸。

形式:

水调歌头.和方骏平庚午秋鸣社郑质庵鸳湖泛月韵

光霁两年隔,订约共寻秋。

坠欢重儗相续,李郭许同舟。

君已尘容销瘦,我更鬓丝憔悴,岁月去悠悠。

纵寄色空界,飘泊一沙鸥。忆俞子,悲笠叟,罥新愁。

风摇烛影,还不知、世界浮沤。

百岁虚名谁重,万代虚荣无用,死后两边休。

为问达观子,何日赏鼋头。

形式: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