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和对岩韵

白沙罗罗石齿齿,泾溪溪水清且驶。

舒姑泉合麻川来,印文一折三百里。

此间水西天下稀,复嶂重岩匝烟水。

水也古寺何阴森,南齐永平构遗址。

殿脚插入玻璃光,钟声飘来翠微里。

寺后一池名浴龙,风光风光昔游此。

老僧一定垂百年,钵中蜿蜒背人起。

作帝何似栖禅佳,博得长安一邦耳。

大中事琐不足论,胡贬才人子温子。

白龙且有豫且困,泄愤区区无乃鄙。

遗迹空指烟霞间,千秋未移云物美。

谢守题诗亦寂寥,葛洪丹井荒荆枳。

神仙富贵两茫茫,惟有活溪流不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水西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白沙罗罗石齿齿,泾溪溪水清且驶”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水西的自然风光,白沙与岩石相映成趣,溪水清澈而湍急,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

接着,“舒姑泉合麻川来,印文一折三百里”描述了泉水汇入河流的壮丽景象,仿佛一条蜿蜒曲折的银带,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此间水西天下稀,复嶂重岩匝烟水”进一步强调了水西的独特之处,群山环绕,烟雾缭绕,更显其神秘与幽静。

“水也古寺何阴森,南齐永平构遗址”转而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寺庙,历经沧桑,依旧屹立不倒,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殿脚插入玻璃光,钟声飘来翠微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神圣,以及钟声在山谷中回荡的美妙场景。

“寺后一池名浴龙,风光风光昔游此”提到了一处名为“浴龙”的池塘,曾经是游人休憩的好去处,如今却显得格外宁静。

“老僧一定垂百年,钵中蜿蜒背人起”描绘了一位老僧的形象,他或许已经在此修行百年,与世隔绝,但内心却充满了智慧与力量。

“作帝何似栖禅佳,博得长安一邦耳”表达了对帝王生活的反思,认为隐居修行的生活更加美好,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大中事琐不足论,胡贬才人子温子”提到历史上的事件,认为它们并不值得过多关注,尤其是对于那些才华横溢却遭受贬谪的人而言。

“白龙且有豫且困,泄愤区区无乃鄙”通过白龙与豫且的典故,表达了对那些因小事而发泄愤怒的行为的不屑。

“遗迹空指烟霞间,千秋未移云物美”强调了自然与历史遗迹的永恒之美,即使时间流逝,它们依然美丽如初。

“谢守题诗亦寂寥,葛洪丹井荒荆枳”提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足迹,他们的诗歌与遗迹如今已显得寂寥,但依然令人怀念。

“神仙富贵两茫茫,惟有活溪流不死”最后,诗人感慨于神仙与富贵的虚幻,唯有自然的生命力永恒不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水西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桃花潭

昔人已张锦帆行,抛得澄潭彻底清。

偏是村人能醉客,非关才士易言情。

抽刀断水沄沄合,荡桨飞花的的明。

我有新诗珍重久,祇无人送踏歌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山行杂诗(其二)

飞梁度嶰壑,坡岮渐修曼。

连峰互晖阴,触目情态换。

登顿已云疲,腹饥亦思饭。

谁知山径长,去路甫过半。

四顾无一人,山头日将旰。

形式: 古风

山行杂诗(其三)

道旁见樵衣,疑是虎啖馀。

侧身望中岭,半黍形蠕蠕。

须臾负薪至,低唱过我车。

为言山猫多,危语讶仆夫。

语罢入林去,顿使余心孤。

形式: 古风

重至新安杂感(其一)

旧地重过思不禁,匆匆人事感消沉。

昔游城郭都如梦,胜句溪山待更寻。

林鸟尚窥前度客,岭云能识再来心。

黄须老子应无恙,可许谈诗坐漏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