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杂诗(其一)

容易消魂是此州,杜樊川去迹仍留。

繁花落地香犹活,翠竹临波影共修。

新水一篙通板渚,湿萤千点隔迷楼。

锦帆至竟成何事,潮打雷塘土半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师范的《扬州杂诗(其一)》描绘了扬州的迷人风情与沧桑变迁。首句“容易消魂是此州”表达了扬州景色的迷人程度,足以令人陶醉。次句“杜樊川去迹仍留”暗指扬州曾是繁华之地,唐代诗人杜牧(字樊川)的足迹尚在。

“繁花落地香犹活,翠竹临波影共修”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扬州昔日繁花似锦、翠竹依水的美景,即使花朵凋落,香气依然萦绕,翠竹倒映在水中,画面宁静而雅致。

“新水一篙通板渚,湿萤千点隔迷楼”进一步描绘了水路的幽深和夜晚的朦胧,新抽的水波轻拂着岸边,萤火虫点点,与远方的迷楼相映成趣,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最后,“锦帆至竟成何事,潮打雷塘土半丘”以感慨收尾,曾经的豪奢船只如今只剩下了遗迹,潮水拍打着雷塘,昔日的繁华已化为泥土丘陵,寓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深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借景抒怀,展现了扬州从盛转衰的历史变迁。

收录诗词(8)

师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扬州杂诗(其二)

廿四桥边迹已尘,几家园馆互争新。

林峦出没难为画,山水零星亦可人。

地夹江淮据形势,土兼南北见精神。

雨丝风片娇无那,谁起王郎赋冶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雨泊闻笛

丹阳河窄水齐腰,客路停篙系石桥。

船内笛声船外雨,一镫红照可怜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转斗湾纪事

昨泊转斗湾,日犹未卓午。

回湍抱圆沙,宿鹭起前渚。

七旬船中居,蹒跚弗自主。

上岸豁烦襟,村墟近可数。

胡为好门闾,十室已逃五。

道旁白须翁,叉手向我语。

是本繁庶区,两次遭贼侮。

猴年夏四月,东阡正种黍。

喧声西北来,群狼附哮虎。

民房与神祠,一炬成焦土。

剩此残病躯,余尽供刀俎。

金帛皆席卷,害更及商贾。

百里无鸡豚,千家断砧杵。

承平已三世,乃忽遭痛楚。

宵寒鬼哭多,呼儿或呼父。

劝翁且无悲,共坐吾告汝。

天子今圣神,制帅仁且武。

实政发实心,下饬州县府。

间有诸不逞,筹剿亦筹抚。

秋禾即欠收,野蔬犹可煮。

尚勿轻流亡,妄向山林聚。

谁能撇丁男,谁能绝宗祖。

凿井耕尔田,谋生莫辞苦。

翁起喘而嗽,喃喃杖频拄。

若果如官言,万事可复古。

兹创总伤心,西去泪如雨。

归舟对青镫,诗成月初吐。

形式: 古风

题蹴鞠图

尺幅淋漓足生意,写出开宝年间事。

开宝君臣好身手,政平往往共游戏。

笑语声疑闻九天,祥云护衣日照地。

绝技宁输曹子桓,余风直到宣和帝。

黄袍一加十国净,玉斧偶挥六诏弃。

笼行虎步果英物,兄终弟及留秘记。

半部书传赵韩王,双圈眼识党太尉。

惟石暨楚皆可儿,回军都与陈桥议。

散锦团花极飞扬,赶星捉月分向背。

头筹夺得争欢呼,幺䯢亦可关神器。

君不见,一球起,一球落,两旁观者俱不弱。

五朝八姓如弈棋,仓卒李鸦连郭雀。

习劳宁厌筋力痡,投石超乘终嫌粗。

须眉顾盼森欲活,媲美成周《无逸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