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重城接天花界,三五秋生一夜风。
行听漏声云散后,遥闻天语月明中。
含凉阁迥通仙掖,承露盘高出上宫。
谁问独愁门外客,清谈不与此宵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意境。"九重城接天花界"一句,以宏大的构想展开诗篇,将人间城池与天界相连,既映射出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道教盛行、人们追求仙境的心态。"三五秋生一夜风"则是写景,秋风忽起,给人以突如其来的感觉。
接着,"行听漏声云散后,遥闻天语月明中"两句,诗人通过行走中的体验,听到漏壶滴答的声音消失在云端之后,又远远地听到天上的声音在明亮的月光中传来。这里的"漏声"和"天语"都具有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感应。
"含凉阁迥通仙掖,承露盘高出上宫"写的是一个幽静而神秘的地方,那里有着能够与仙界相通的阁楼,承接着夜晚的露水,盘旋而上的构造仿佛连通天地。这里的"含凉阁"和"承露盘"都是对建筑物极富想象力的描绘。
最后两句"谁问独愁门外客,清谈不与此宵同"则是写诗人的心境。他独立于门外,心中有着别的人无法理解的忧愁,而他的清澈谈话也不属于这般普通之夜。这里的"独愁"和"清谈"都透露出诗人超脱尘世的孤高与淡泊。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妙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仙境的无限向往和个人的超然情怀。这是一种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风格,以其独特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构筑了一幅超凡脱俗的艺术画卷。
不详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
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旦随三鸟去,羽节凌霞光。
暮与双凫宿,云车下紫阳。
天坛临月近,洞水出山长。
海峤年年别,丘陵徒自伤。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
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