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禅意的画面。"涧月之孤,岩松之癯",以月光洒落涧边孤独的松树,形象地展现了寂静清冷的山林景象,象征着修行者的孤寂与坚韧。"秋生眉目,霜侵发须",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传达出岁月的痕迹和内心的沧桑。
诗人进一步阐述禅理,"诸法之相了空寂,妙存之性非有无",强调世间万物皆空,唯有内在的妙存之性超越了有无的界限。接下来的比喻生动,"一尘飞巨海,片雪点红炉",尘埃虽小却能引发大海的波澜,雪花虽微也能点亮红炉,暗示修行者的心境能影响世界。
最后两句"应事头头俱出碍,自然妙触解回途",表达了在应对世事时,如果过于执着,就会陷入困境。只有回归自然的妙悟,才能找到解脱之道。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对生活与修行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