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章岭出庐山是李白别内处

长飙吹散五峰云,化作群龙到东海。

我亦乘风下九江,青天俯视楼船在,寰中冰炭煮日月,物外沧桑幻烟霭。

吴章岭上看云还,夕阳明灭千万山。

谁倚山堂映酒看,镜边五老回朱颜。

半角楼台自朝暮,梦飞不到阑干殷。

忽惊脚踏天梯古,李白精魂在何许。

当日绸缪为别离,人生跬步多歧路。

赠此悲酸千载心,涕泪因风洒吴楚。

玉杖西还黄鹤楼,潇湘南去更悠悠。

明朝回首一千里,瀑布残阳天际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易顺鼎在吴章岭上远眺庐山的情景,通过变幻的自然景象和对历史人物李白的联想,表达了深深的感慨。首句“长飙吹散五峰云”展现了庐山云海的壮丽,接下来的“化作群龙到东海”则寓言般地表达了时光流转和人生如梦的主题。

诗人乘风而下,俯瞰九江,感叹天地间的变化无常,“寰中冰炭煮日月”形象地描绘了世界的沧桑。在夕阳照耀下,吴章岭的景色显得尤为动人,诗人想象有人在山堂饮酒观景,但岁月无情,五老已显老态。

“半角楼台自朝暮”写出了时间的流逝,而“梦飞不到阑干殷”则暗示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隔阂。诗人突然忆起李白,感叹人生道路的曲折,以及别离时的绸缪情感。最后,诗人以自身归途中的感怀作结,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李白精神的追思。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清末近现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过平彝所

忽堕南滇月四圆,蛮花犵鸟剧堪怜。

恰才去国一千里,已胜投荒十九年。

励治正羞张赵酷,安危未信孔桑贤。

平生结习狂游在,北固西湖订夙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韬庵招游听雨斋未果用昌黎炭谷湫祠堂韵寄题

先生游物外,贱子困尘寰。

水声常激激,穿我枕函间。

梦中从之游,起来仍闭关。

旸谷閟太阳,居山不见山。

东南石鼓矗,一缺如留环。

下窥洞地底,窅缒穷天悭。

禹功蔑以售,皇然念神奸。

危坐鄙禅悦,辟易山僧顽。

不祈炭谷雨,坐弄白日閒。

行厨进杂沓,所阙惟妍鬟。

山鬼导客至,抽豪貌孱颜。

松岚下拂拂,落纸无由还。

我昔见二图,开幽惮前艰。

萝筱施葳蕤,野英垂朱殷。

常呼鹘巢守,肯使鱼钥鳏。

诗料付叶适,清便富难删。

我曾尽读之,何止窥豹斑。

美哉东野龙,停云思追攀。

人生少壮怀,倏忽头已颁。

谁能羡勤王,郑师犹在菅。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肖韩贻诗兼送叔伊之行又次韵纪梦诣幼点村居依韵奉答

果能诗神交,幽访以梦到。

涉江净澄思,语俊失鲍照。

山楼赴吟集,苦涩臂难掉。

不嘲饭颗瘦,幸恕酒户小。

吾髯非绝伦,只可诧便了。

苍黄持斧柯,播弄对目巧。

合观五七字,忭舞欬且笑。昔时酩酊游,接花下倒。

今来送家弟,紫荆迹如扫。

高轩或见过,倾耳鸡树噪。

形式: 古风

晓起思家作书用东坡百步洪韵寄仲叔二弟

津亭东望生风波,隤阳西下无停梭。

几回思归归不得,日手短墨窗中磨。

偶逐闲游访水利,六井塞断亡东坡。

凉风八月兼夜至,一洗花港稀留荷。

句留为此直无益,顾恋岂复缘黎涡。

平生出门罕穷独,豪气画壁歌黄河。

此行有若随嫁媵,诗谶恰应乌投罗。

三楹楼下鼠窥殡,夜见漆色黄成驼。

严官之途始畏绝,缩足退食甘委蛇。

著书未半忽昏卧,仰见梁燕先辞窠。

起来绕屋唤佣仆,立意作达徵亡何。

苍苔泠泠秋雨下,不饮恐被少陵呵。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