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石山信宿

凌晨曳秋策,巘叠贮云多。

流水看人尽,微风带鸟过。

磴穿山骨巧,叶改树颜酡。

目刮峰皆异,窍虚籁尽和。

浮杯依石醉,倚簟纳泉歌。

桂魄扶飙冷,乌痕染月皤。

何能从五岳,矢寐此槃阿。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清晨在万石山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氛围。

首联“凌晨曳秋策,巘叠贮云多”描绘了清晨登山的情景,秋日的早晨,手持竹杖,攀登着层层叠叠、云雾缭绕的高山。这里运用了“曳”、“贮”等动词,生动地表现了登山的动态和山中云雾的丰富。

颔联“流水看人尽,微风带鸟过”则转向对山中水鸟的观察。流水潺潺,似乎见证了所有人的离去;微风吹拂,带着鸟儿轻盈的身影掠过。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生命的自由。

颈联“磴穿山骨巧,叶改树颜酡”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细节。石阶穿过坚硬的山体,巧妙地连接着上下;树叶在秋风中变换颜色,呈现出醉人的红晕。这里运用了“穿”、“改”、“颜酡”等词,形象地展示了山林的生机与变化。

尾联“目刮峰皆异,窍虚籁尽和”描述了诗人对山峰的独特感受。每一座山峰都与众不同,仿佛各自拥有独特的性格;山间的空洞中,声音和谐而纯净。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的“浮杯依石醉,倚簟纳泉歌”则是诗人沉浸于自然之中的状态。他将酒杯浮于溪石之上,享受着醉意;靠着竹席,听着泉水的歌声。这里通过“醉”、“倚”、“纳”等动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

“桂魄扶飙冷,乌痕染月皤”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亮如同桂树的光芒,伴随着寒风显得格外清冷;乌云遮住了月亮,留下斑驳的痕迹。这两句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夜色氛围。

最后,“何能从五岳,矢寐此槃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他感叹自己无法像追随五岳那样,沉睡在这片山林之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与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万石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在此的深切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

收录诗词(4)

李世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怀金天石

旬日陪吟啸,雄才尔不凡。

风雷生动荡,浑沌剖机缄。

雕鹗为旗帜,蛟龙受辔衔。

清思三峡永,奇句一峰巉。

照乘珠何丽,连天草尽芟。

赤文搜玉笈,梵字出金函。

戛击能忘寝,华腴亦解馋。

骊歌忽戒道,凤德阻深岩。

雨积黄梅苦,潮连碧海咸。

地同梁傅湿,愁似楚臣谗。

四望伤王粲,多能忆阮咸。

欲知求友意,梁上燕呢喃。

形式: 排律 押[咸]韵

吴水西袁子英憩余寓所有怀玉山匡山云台以端字为韵

兰若清溪曲,苔蹊宿雨乾。

闭门书自展,扣竹客相看。

莲社容沽酒,松房可挂冠。

风流成雅会,慷慨失幽欢。

日落江声急,山空玉气寒。

桃源人已去,柳径菊初残。

簪盍宾朋集,田收秫米宽。

郑庄元好客,陶令独辞官。

诗意迂辛好,才追短李难。

交游敦道义,出处共盘桓。

昨日山行乐,连朝兴未阑。

孙登啸绝响,灵运屐宁刓。

眺远欣情豁,临深怯股酸。

石奇祥凤舞,池碧老蛟蟠。

曲磴与频憩,苍崖向欲刊。

披烟行荦确,拂雪到㠝岏。

岩橘黄登俎,畦菘绿在盘。

空迂长者辙,真具腐儒餐。

聚合惊云散,睽离见月团。

鹿鸣还自咏,流水不成弹。

鸿雁啼荒浦,凫鸥落暮滩。

冲襟聊一写,搔首睇云端。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岁暮有怀玉山兼柬彦成子英

城府一会面,尘埃各满襟。

悤悤官寺饭,草草市楼斟。

归棹随沙月,飞帆拂渚禽。

妓妆红照水,仙侣玉为林。

宅近梅花早,溪清竹叶深。

佳儿候门喜,好客向筵临。

閤暖帘围绣,香温鼎错金。

酥杯春酒味,锦瑟夜弦音。

贺老狂犹在,袁安瘦不禁。

文章会社友,园墅忆君心。

池隔茅亭静,山当雪洞深。

想听松子落,应念野僧寻。

世态今轻薄,江湖有陆沈。

卷阿谁复赋,招饮且高吟。

时见祅氛息,年催雨雪侵。

新诗肯相慰,把玩比璆琳。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秋夜林

林深长寂寂,夜永漏迢迢。

月透玲珑砌,花舒宛转娇。

衔杯浮竹叶,得句点芭蕉。

池泻芙蓉面,风轻杨柳腰。

流星喧蟋蟀,零露湿鲛绡。

银汉翔鸿雁,烟霞隐玉箫。

清閒自今夕,风雨妒明朝。

万木纷飞意,相思到六桥。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