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冉冉生山草何异,截而吹之动天地。

望乡台上望乡时,不独落梅兼落泪。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山草逐渐生长,与寻常有何不同?
当我在望乡台上眺望故乡,不只是梅花飘落,更是泪水涟涟。

注释

冉冉:渐渐地。
生:生长。
山草:山上的草。
何异:有什么不同。
截:割断。
而:然后。
吹之:吹动它。
动天地:震撼天地。
望乡台:眺望故乡的平台。
时:时候。
不独:不只是。
落梅:飘落的梅花。
兼:同时。
落泪:落下泪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怀乡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冉冉生山草何异,截而吹之动天地。" 这两句以山草为镜头,捕捉了春风中草木摇曳的情景。"冉冉"形容草长得茂密,而"何异"则表达了一种对比和疑问,似乎在询问这种生长是否与往常有所不同。接下来的"截而吹之动天地",则是通过人为的行为——割断草木,再用力吹散它们,来形容风能激起草木如同天地间的一场波澜。

"望乡台上望乡时,不独落梅兼落泪。" 这两句则直接切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在特定的望乡台上,当诗人凝视远方,心中充满对故土的思念之际,不仅是梅花随风飘落,就连诗人的眼泪也跟着一起滴落。这里的"不独"强调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并非单一的感伤,而是深沉的乡愁与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

整体而言,诗中通过对山草生长和春风吹拂的描写,以及望乡台上诗人的落泪,表达了深切的乡愁和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情感寄托,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景物皆情"的表现手法。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晓宴

金波西倾银汉落,绿树含烟倚朱阁。

晓华胧?闻调笙,一点残灯隔罗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药]韵

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沈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形式: 古风

宿鸟远峡化台遇风雨

孤鹤长松颠,独宿万岩雨。

龙湫在石脚,引袂时一取。

惊风折乔木,飞焰猎窗户。

半夜霹雳声,高斋有人语。

形式: 古风

寄短书歌

骨肉萍蓬各天末,十度附书九不达。

孤台冷眼无来人,楚水秦天莽空阔。

翔雁横秋过洞庭,西风落日浪峥嵘。

三年音信凝颦外,一曲哀歌白发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