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实燕台感秋(其六)

旅食燕台几变秋,才名应愧后时流。

雁来又值寒砧急,霜落偏惊木叶稠。

沧海烽烟犹溅泪,杜陵花竹未销忧。

长安正在浮云外,不为相思重倚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和公实燕台感秋(其六)》描绘了诗人身处燕台,感叹时光流转,才华未能及时施展的感慨。首联“旅食燕台几变秋”以个人的漂泊生涯起笔,暗示了诗人异地为官,历经多个秋季的艰辛。"才名应愧后时流"则表达了对自己才情未能赶上时代潮流的自谦与无奈。

颔联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抒发情感,“雁来又值寒砧急,霜落偏惊木叶稠”,秋天的雁南飞和急促的捣衣声,以及落叶的密集,都引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寒砧急”和“木叶稠”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

颈联“沧海烽烟犹溅泪,杜陵花竹未销忧”借典故表达忧虑,用“沧海烽烟”象征战乱,暗示国家动荡不安,而“杜陵花竹”则寄托了对家乡的深深忧虑,即使身处长安,忧愁仍未消减。

尾联“长安正在浮云外,不为相思重倚楼”直抒胸臆,诗人身处长安,却感觉如在云端之外,远离现实,他不愿仅仅因为相思之情而频繁登楼眺望,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对现实的疏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含蓄,展现了诗人对个人际遇和国家命运的双重忧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收录诗词(1594)

黎民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圆觉经

中岁驱驰困一经,愧无鲸力破沧溟。

閒思种树为农圃,病学餐烟养性灵。

身在尘埃如瞥电,鬓缘愁绪剧繁星。

年来悟得空王理,止欲除嗔是戒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秋日同诸贤游矩洲

谢公幽兴在云霄,别墅追寻岂惮遥。

芳柳曲盘深浅水,画船轻送往来潮。

机心息尽鸥还下,藻思飞时鹤共飘。

记取临霞欢赏地,后来烟月转空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邓君肃贻菊

穷愁九日偏萧索,别馆清秋祇益悲。

赤叶已随风外落,绛苞还向雨中移。

不嫌霜露侵蓬鬓,为爱馨香入酒卮。

素手折来怜汝意,金茎唫望渺余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同傅木虚刘安元童仲良游五仙观

玉京琳殿海东湄,上客琴尊得共移。

仙隐已经羊化后,吏情休叹凤衰时。

池空半落流云影,松古偏馀积雪枝。

应是丹台曾籍记,喜于莲社结幽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