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折桂

霜华如雪。更几阵西风,一钩新月。

半臂双翅,转过小廊步屧。

秋千架外清芬馥,但只见、青枝碧叶。

多应天上吴■,斧后飘来金屑。待卜取、檀奴慧业。

却纤纤玉笋,高枝都折。留伴妆台,准当泥金小帖。

蟾宫况有登科记,望玉宇、仰高自切。

算来只有,杜翁佳句,供人閒说。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桂枝香·折桂”为题,描绘了秋夜月下桂花盛开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情感。

首先,“霜华如雪”,开篇即以霜华比作雪,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纯净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基调。接着,“更几阵西风,一钩新月”,通过西风和新月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与凄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半臂双翅,转过小廊步屧”一句,运用生动的细节描绘,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位女子轻盈地走过小径,她的动作细腻而优雅,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随后,“秋千架外清芬馥,但只见、青枝碧叶”,通过对比,强调了桂花的香气与周围环境的清新,同时,也通过“只见”二字,突出了桂花的独特与珍贵。

“多应天上吴■,斧后飘来金屑”这一句,运用神话传说,将桂花的来源与天上相联系,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对桂花品质的赞美。接下来,“待卜取、檀奴慧业,却纤纤玉笋,高枝都折”,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桂花树下折枝的情景,既表现了人们对桂花的喜爱,也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最后,“留伴妆台,准当泥金小帖”,进一步展现了桂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增添了生活的情趣。而“蟾宫况有登科记,望玉宇、仰高自切”,则借用了嫦娥奔月和科举考试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算来只有,杜翁佳句,供人閒说”,以杜甫的诗句作为结尾,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古人智慧的致敬,强调了诗词在传承文化、表达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桂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9)

饶芝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光绪十一年(1885) 贡生,不久中举人,十五年考授内阁中书。二十年成进士,选授编修。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芝祥随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逃至西安。宣统三年(1911) 四川爆发保路风潮,芝祥上疏请撤总督赵尔丰,但未被采纳,后调任贵州铜仁知府。赴任途中,辛亥革命爆发。次年,抑郁病逝于南昌

  • 号:占斋
  • 籍贯:江西南城县
  • 生卒年:1861一1912

相关古诗词

高山流水.弹琴

刺桐花外雨丝丝。正湘纹、午梦惊回。睡起泪沾衣。

芳情不遣人知。慵料理、酒斝茶卮。

拍幽恨惟有,膝横玉柱,手按金徽。

况卓娘薄命,新谱白头词。堪悲。

相亲不相见,凭腕下、写出相思。征棹已迟迟。

鱼腹书尚依稀。最凄凉、鹊别鸾离。

从此后羡煞,秦家箫玉,彩凤双飞。

空思量昔日,同启锦囊时。

形式:

菩萨鬘

踏青初到红桥畔。晴空千缕游丝乱。纤手摘桃花。

弓鞋一晌斜。强将春抱住。春住人还去。

蓦见蝶双飞。芳情又为伊。

形式:

满江红

悲愤填膺,向谁洒、一腔热血。

正仓卒、变起红巾,金瓯瓦裂。

铁骑朝冲津海雾,铜驼夜泣燕山月。

奈白云、南望有慈亲,头如雪。身世感,徒呜咽。

君父耻,无终绝。算烟尘苍莽,几人奇节。

脚里麻鞋冰雪骤,眼中羽檄昕宵别。

望定盟、早慰两宫心,还金阙。

形式:

菩萨鬘.商于道中题壁,和壁间天门蒋范伯韵

月华满地凉如水。分明照见征人泪。匹马出长安。

千山更万山。忍将情撇去。更被秋牵住。

去住两愁予。何人唱鹧鸪。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