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的《岭海秋怀九首》中的第八首,题为《岭海秋怀九首(其八)》。全诗以诗人五年漂泊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湖南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首联“五年落魄叹浮湘,翘首湖南似故乡。”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对湖南的特殊情感。诗人经历了五年的流离失所,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同在湘江上漂泊的浮萍,然而每当抬头望向湖南的方向,心中便涌起一种仿佛回到了故乡的感觉。
颔联“别后音书回雁阵,向来岐路怯羊肠。”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亲人朋友分别后的孤独与思念。即使音信难通,但诗人的心中仍保留着对过去的回忆,就像南飞的大雁一样,虽然分散,但总有重逢的一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时的畏惧与不安,比喻为羊肠小道上的曲折与危险。
颈联“芝山碑板霞千片,石鼓楼台水一方。”转而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景。芝山上的碑板映照着千片霞光,石鼓楼台倒映在水面上,展现出岭南地区独特的自然美景,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尾联“更有巍庵临岳顶,梦魂常绕楚天长。”最后,诗人将思绪引向更高远的地方,巍峨的庵宇矗立在山峰之巅,仿佛是诗人灵魂的归宿。梦魂常常在楚天的广阔中徘徊,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渴望,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