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胡助的《上京纪行诗(其七)鳌峰》描绘了鳌峰的壮丽景象,通过磅礴的天地之气和奇特的山石形态,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诗中将鳌峰比作欲负厚地、凌霄而上的巨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其雄伟之势。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峰顶玲珑剔透的洞穴,以及四周环绕的青绿与白色,仿佛能听到金石般的清脆回响。太湖的滋润赋予了鳌峰瑰丽的风采,诗人想象着当初开凿时山鬼为之震惊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之力的敬畏。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描述了时间的流逝,鳌峰在玉堂前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瀛洲的多次登临。诗人感慨于自己作为阁老,眼中的岷峨山也如同眼前的鳌峰一般青翠。雨的侵蚀让山体呈现出古朴的颜色,月光下的峭壁则显露出霜棱般的冷峻。诗人通过触摸山石激发自己的文思,挥毫间创作出九成的作品,表达了对鳌峰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其长久存在的期待。最后,诗人以“谅勿忧豪夺,长兹托佳名”结束,表达了对鳌峰美景不被世俗所夺,永远留名的祝愿,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永恒追求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