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郑廷美弹琴

画阑月照芙蓉霜,博山水暖蔷薇香。

石屏石几青黛光,郑乡君子琴中堂。

榴裙蕙带辞罗洞,玉佩珠璎脱飞鞚。

何处春深云满林,小巢并语梧花凤。

君不见湘灵鼓瑟湘江浒,苦竹祠荒愁暮雨。

遗音一听增感伤,使我无言重怀古。

重怀古,鸡喔喔。

明星烂熳东城角,谁家尚奏桑间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诗人王逢所作,名为《听郑廷美弹琴》。诗中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听琴时的氛围与情感。

首句“画阑月照芙蓉霜”,以月光照耀下的画栏和霜覆盖的芙蓉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夜晚景象。接着,“博山水暖蔷薇香”一句,将视线转向远处的山水,暖意融融之中,蔷薇花的香气扑鼻而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温馨。

“石屏石几青黛光,郑乡君子琴中堂”描绘了室内陈设,石屏石几在青黛色的光线下显得格外雅致,郑乡君子正坐在琴前弹奏,整个场景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范。

“榴裙蕙带辞罗洞,玉佩珠璎脱飞鞚”两句,通过女子的服饰和配饰,暗示着某种离别或归隐的情境,增添了诗中的情感层次。

“何处春深云满林,小巢并语梧花凤”则将视角拉远,描绘了一片春意盎然、云雾缭绕的山林,梧花凤在枝头低语,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接下来的几句“君不见湘灵鼓瑟湘江浒,苦竹祠荒愁暮雨。遗音一听增感伤,使我无言重怀古”引用了湘灵鼓瑟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最后,“重怀古,鸡喔喔。明星烂熳东城角,谁家尚奏桑间乐?”以鸡鸣声和东方晨星的璀璨,引出对清晨生活的观察,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不仅展现了听琴时的美妙情境,也蕴含了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287)

王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字:原吉
  • 籍贯:元明间常州府江阴
  • 生卒年:1319—1388

相关古诗词

妇董行

北军南军和议时,两垒对立龙鸾旗。

群雄棋峙国瓦解,乃与妇董光门楣。

星辰错乱风云气,乾坤造就冰雪姿。

浑家性命葬鱼腹,一舸涕泪随鸱夷。

长眠自足为义鬼,后死只望予孤儿。

儿在腹中兵在目,忆夫心头臂消肉。

日昼惨惨阴灵啼,夜黑冥冥波浪触。

马驼碛远暗尘土,鸡犬村空疏树木。

峄山谁收白玉骨,蔡州地陷黄金屋。

太尉前归明主化,招抚姑存寡妻宿。

羞看人面问消息,强通语笑宽羁束。

伯顺见义勇著鞭,锐士协力锋争先。

道傍弩伏荆棘底,掌上珠还江海还。

将门有后传世世,墓祭无所从年年。

湘妃掺袂溯寥廓,汉女结佩穷幽玄。

缟衣綦巾共缥缈,文鱼赤鲩长周旋。

唇亡未久齿亦丧,独闻其风犹凛然。

中原山河想如故,目断几点滕州烟。

形式: 古风

简黄大痴尊师

十年淞上籍仙关,猿鹤如童守大还。

故旧尽骑箕尾去,渔樵长共水云閒。

吹笙夜半桃花碧,倚杖春深竹笋斑。

顾我丹台名有在,几时来隐陆机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过丘以敬管句吴山别业

梓潼祠畔敞林扉,隐隐鸡声落翠微。

铜篆解将还省署,银鱼忘却挂朝衣。

石崖溜雨藤根白,篱落缘云瓠子肥。

想见秋风遂高隐,中原野马正狂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奉题执礼和台平章丹山隐玉峰石时寓江阴

昭代优勋旧,平章谢斗班。

堂开新绿野,玉隐小丹山。

曣皖文璀错,孚尹气往还。

昆丘玄圃畔,台峤赤城间。

不假工雕琢,元承帝宠颁。

静容宾从仰,明烛鬼神奸。

秩礼均恒岱,谦光俯粤蛮。

俨持周勃节,秀拥楚巫鬟。

树错珊瑚朵,苔封翡翠斑。

座裀联绮縠,车毂映朱殷。

或跂双么凤,时窥一白鹇。

炉香岚勃勃,檐雨瀑潺潺。

地缩三鳌岛,天长九虎关。

文饶淫玩好,灵运癖跻攀。

日月由来绕,风云不暂閒。

殷曾求傅说,汉亦聘商颜。

金匮盟藏券,青春诏赐环。

皇基同永固,国步罢多艰。

馆阁题千首,琮璜价百镮。

愿移铭盛烈,褒史著人寰。

形式: 排律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