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萧光绪所作的《又招隐诗十九首》中的第十八首。诗中以“敝蹝缨簪未足骄”开篇,表达了一种不以世俗之物自夸的态度,接着“此心皎皎日为昭”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光明正大与坚定不移。诗人自谦并非如荆玉般珍贵,却也不轻视自己,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愧非荆玉频遭刖,敢恃秦铜可照妖”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自己能力的谦逊评价,同时也暗示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节苦西山宁易立,风和柳下信难调”则描绘了坚守节操的不易与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内心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最后,“七贤六逸知非杳,花发东篱一笑招”以古代隐士的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我、社会以及自然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复杂世界中保持独立人格与内心纯净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