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二首(其二)

掖门相对敞铜镮,䡾䡾飞甍在两间。

润色平生知地禁,登临此日愧身闲。

浮云倒影移窗隙,落木回飙动屋山。

忽忆初来秋尚早,紫微花点绿苔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掖门相对开阔显,朱红铜环装饰的屋脊高耸。
一生所学都为这皇家之地增辉,今日登高却感叹自己清闲无事。
浮云倒映在窗缝中移动,落叶的旋风摇动着屋檐的山墙。
忽然想起初次到来时,秋天还早,紫薇花开在绿苔上点缀着斑驳色彩。

注释

掖门:宫门的一种,通常隐藏在宫墙内侧。
铜镮:铜制的门环,古代宫殿建筑常见装饰。
润色:增添光彩或修饰。
紫微花:古代皇宫中常见的紫色花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景象。开篇“掖门相对敞铜镮”一句,设定了一个古典园林之内,或许是某座阁楼的宁静氛围,其中“掖门”意味着隐蔽,“铜镮”则是古代门上悬挂的金属装饰,这里暗示了一种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

接着“䡾䡾飞甍在两间”进一步描绘了环境,"䡾䡾"形容瓦片之间细小的缝隙,而"飞甍"指的是屋檐下悬挂的瓦片,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些细节,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略显陈旧的画面。

“润色平生知地禁”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感慨,“润色”可能指的是由自然光线渲染出的温和颜色,而"平生"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认同与喜爱。"知地禁"则意味着理解并接受这样的隐居生活。

“登临此日愧身闲”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自责之情。这里的"此日"可能是指某个特别的日子,而"愧身闲"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过度安逸生活的反省。

“浮云倒影移窗隙”、“落木回飙动屋山”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象与室内环境的交融。"浮云倒影"形容云彩在水面或镜中形成的倒影,而"移窗隙"则表明这一切都发生在窗户之间,暗示着诗人对于外界变化的观察。而"落木回飙动屋山"一句,则通过树叶的飘落和风的声音,传达了秋天的氛围,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室内外的动静交织。

最后,“忽忆初来秋尚早”、“紫微花点绿苔斑”两句,诗人回忆起自己初到此地时的情景,那个时候秋天还未深,而现在却已是满目疮痍。"紫微花"可能指的是某种特殊的花朵,而"绿苔斑"则形容了这些花朵落在青苔上形成的斑驳点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自我反省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二首(其一)

漠漠秋阴护掖垣,青云祇在两楹间。

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

华盖北瞻夭帝座,蓬莱东想道家山。

却惭久此随诸彦,文采初无豹一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送程给事知越州

千骑东方占上头,如何误到北山游。

清明若睹兰亭月,暖热因忘蕙帐秋。

投老始知欢可惜,通宵豫以别为忧。

西归定有诗千首,想肯重来贲一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唐公三首(其一)东阳道中

山蔽吴天密,江蟠楚地深。

浮云堆白玉,落日泻黄金。

渺渺随行旅,纷纷换岁阴。

强将诗咏物,收拾济时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唐公三首(其二)江行

材非当世用,毂有故人推。

使节春冬换,征帆日夜开。

南游取干越,东望得州来。

试尽风波恶,生涯亦可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