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偶成四首(其四)

春色堂堂去,云容故故阴。

情连芳草远,愁共碧波深。

一雨能多久,鸣鸠只合瘖。

杖头方寂寞,那得浊醪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春天的景色渐渐离去,云彩的形状总是阴沉沉的。
情感与远方的芳草相连,忧愁却与碧绿的波浪同深。
一场雨能持续多久呢?只有斑鸠应该保持沉默。
手杖头上空荡荡,哪里还能找到浊酒来斟酌。

注释

春色:明媚的春光。
堂堂:盛大、明显。
云容:云彩的形态。
故故:常常、始终。
阴:阴沉。
情连:情感相连。
芳草:青草。
远:远方。
愁共:与忧愁相伴。
碧波:碧绿的波浪。
深:深邃。
一雨:一场雨。
能:能够。
多久:持续多长时间。
鸣鸠:斑鸠。
只合:只应。
瘖:沉默。
杖头:手杖的顶端。
寂寞:空虚、无人陪伴。
那得:哪里能够。
浊醪:浊酒。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廖行之的《暮春偶成四首(其四)》描绘了春天逐渐消逝的景象和诗人心中的情感。首句“春色堂堂去”,形象地写出春光渐行渐远,明媚不再;“云容故故阴”则暗示着天气转阴,春意黯淡。接下来,“情连芳草远”表达了诗人对春色的留恋,将情感寄托于远方的芳草;“愁共碧波深”则通过碧波的深度象征内心的愁绪。

后两句“一雨能多久,鸣鸠只合瘖”进一步渲染氛围,一场春雨过后,鸣鸠的叫声也显得沉寂,暗示着春天的短暂和即将逝去。结尾“杖头方寂寞,那得浊醪斟”以孤独的形象出现,诗人手持拐杖,内心寂寞,无心饮酒,更显出对春去的哀伤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变化,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光的喜爱与失落。

收录诗词(451)

廖行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字:天民
  • 号:省斋
  • 籍贯: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 生卒年:1137~1189

相关古诗词

暮春偶成四首(其三)

小雨纤纤润,轻云淡淡阴。

溪光清绝处,山影翠微深。

蚕市朝何寂,牛歌晚不瘖。

高吟怜节物,合把酒尊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暮春偶成四首(其二)

蒲渚生新涨,花蹊长绿阴。

微风将暑至,一雨共春深。

强聒燕何吻,卑喧蛙未瘖。

有怀无可奈,吟兴发清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暮春偶成四首(其一)

残花自开落,迟日半晴阴。

翡翠山容暗,蒲萄江涨深。

绿杨浑作絮,黄鸟欲成瘖。

春事今如许,谁能著酒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暮秋闻雁

微日输晴宿霭妆,征鸿迎暖到南州。

相呼相唤稻粱熟,年去年来芦苇秋。

琴操曾遗中散恨,海濒还见子卿不。

夕阳莫傍江楼去,长有别离人倚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