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巳日停泊在桃源亭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句“桃源亭北值佳辰”,点明地点与时间,佳辰二字暗示了节日或庆典的氛围。接着“桃萼飘残晼晚春”一句,以桃花凋零象征春天即将逝去,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缇幕惜芳林下子,綵袗修禊水边人”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桃源亭周边的景象和人物活动。缇幕可能指亭内装饰,惜芳林下子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惋惜之情。綵袗修禊水边人,描绘了人们在河边举行修禊仪式的情景,修禊是古代的一种习俗,通常在春季进行,以清洁身心,祈求吉祥。
“风谣渐喜南音变,节物偏于久客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地方风俗变化的喜悦以及对季节更替带来的新鲜感的欣赏。风谣指当地的民歌或习俗,南音变可能是指南方地区特有的文化元素正在融入当地生活,给诗人带来新的体验。
最后,“道不与时当勇去,归心何必计吴莼”两句,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道不与时当勇去,意为在不适合离开的时候,应当勇敢地离去,这里可能暗含着诗人对当前环境的不满或对未来的某种决心。归心何必计吴莼,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吴莼可能指的是家乡的食物,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