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华严》诗

法席开广方,缁徒满胜筵。

圣众随云集,天华照日鲜。

座分千叶华,香引六铢烟。

钟声闻有顶,梵响韵无边。

一音宣妙义,七处重弘宣。

唯心明八会,涤虑体三禅。

既悟无生灭,常欣佛现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法席铺展得广大,僧侣们聚集在盛宴上。
神圣的信徒如云般汇聚,佛光普照,格外鲜明。
座位排列如千瓣莲花,香气引导着缕缕轻烟缭绕。
钟声悠扬直抵天际,梵呗之声无尽回荡。
一音传达深奥教义,七处重复强调宣讲。
内心洞察八会之理,洗涤思绪体验三种禅定。
领悟了生死无常,常怀喜悦迎接佛祖显现。

注释

法席:佛教集会的座位。
广方:宽敞的范围。
缁徒:僧侣。
满:充满。
胜筵:盛大的宴席。
圣众:神圣的信徒。
云集:像云一样聚集。
天华:佛光。
日鲜:鲜明如日。
座分:座位分布。
千叶华:比喻莲花座席。
香:香气。
六铢烟:形容轻烟。
钟声:寺庙钟声。
有顶:直达天际。
梵响:梵呗之声。
韵无边:声音悠长不断。
一音:一个声音。
妙义:深奥的道理。
七处:七个地方。
重弘宣:反复宣扬。
唯心:只在心中。
八会:佛教中的八种智慧。
涤虑:净化心灵。
三禅:三种禅定境界。
无生灭:生死无常。
佛现前:佛祖出现。

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场庄严而宏大的佛教法会场景,充满了宗教的虔诚与神圣。"法席开广方,缁徒满胜筵"一句,通过对法座和僧众的描述,展现出一种仪式化、组织化的宗教活动,这里的“缁徒”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侣,他们在这里聚集而成,形成了一片庄重肃穆的气氛。

"圣众随云集,天华照日鲜"表达了神圣众生的到来,以及超凡脱俗、光彩夺目的景象。这里的“圣众”指的是佛教中的圣者,他们仿佛随着云朵而至,而“天华照日鲜”则是对这种景象的一种描写,既表达了其神秘又强调了其明亮。

"座分千叶华,香引六铢烟"一句,则通过对法会场所的装饰和香气的描述,再次突出了这场佛事的庄严与肃穆。这里的“千叶华”形象生动,给人以层次丰富、美丽非凡的感觉。

"钟声闻有顶,梵响韵无边"则是对法会中钟声和梵音的描绘,这些声音似乎能够直达天际,无远弗界。这种描述不仅强化了宗教仪式的声音效果,也映射出一种超越世俗、接近至高境界的情感体验。

"一音宣妙义,七处重弘宣"表明通过单一的音响传递深奥的佛法意义,而这一音之中又包含着多层次的阐释和宣扬,这里“七处”可能象征着完整或完美的概念。

"唯心明八会,涤虑体三禅"则是对内心修持的描述,其中“八会”与“三禅”分别指的是佛教中的不同修行层次和状态,这些词汇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最后,"既悟无生灭,常欣佛现前"则是对悟道后的心境描写,表明诗人已经领悟了佛法中关于生命真相的教义,即万物皆无生灭,只是一种幻象。而“常欣佛现前”则表达了一种对于佛陀或佛法永恒在世、时刻守护的喜悦与信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宗教仪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宏大而神圣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佛学造诣和内心的平静、喜乐。

收录诗词(50)

武则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 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
  • 生卒年:624年-705年

相关古诗词

郊庙歌辞.武后明堂乐章.角音

出震位,开平秩。扇条风,乘甲乙。龙德盛,鸟星出。

荐圭篚,陈诚实。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质]韵

郊庙歌辞.武后明堂乐章.宫音

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灵。

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

神功谅匪测,盛德实难名。

藻奠申诚敬,恭祀表惟馨。

形式: 乐府曲辞

郊庙歌辞.武后明堂乐章.配飨

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晖。

睟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

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游仙篇

绛宫珠阙敞仙家,蜺裳羽旆自淩霞。

碧落晨飘紫芝盖,黄庭夕转綵云车。

周旋宇宙殊非远,窎望蓬壶停翠幰。

千龄一日未言赊,亿岁婴孩谁谓晚?

逶迤凤舞时相向,变啭鸾歌引清唱。

金浆既取玉杯斟,玉酒还用金膏酿。

驻迥游天域,排空聊憩息。

宿志慕三元,翘心祈五色。

仙储本性谅难求,圣迹奇术秘玄猷。

愿允丹诚赐灵药,方期久视御隆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