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幅佳作,由明代画家严仁远所绘,张宁为之题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卷。首句“青山碧海烟霄外”,以青山碧海起笔,烟云缭绕,展现出一幅广阔深远的自然景象。接着“晴川茂林相映带”,晴朗的河川与繁茂的森林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态氛围。
“柔桑叶暗笋芽齐”一句,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柔软的桑叶与齐整的竹笋芽共同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而“葭芜满眼春何在”则将视角转向广阔的芦苇丛中,满眼皆是春色,却不知春意究竟藏于何处,引人遐想。
“湖中楼船閒自横,湖堤归马无嘶声”,画面转至湖面,楼船悠闲地停泊,湖堤上归来的马匹静默无声,一派宁静的景象。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宁静,也暗示了社会的安宁与和谐。
最后,“太平处处烽烟息,不见当时细柳营”两句,点明了主题——太平盛世。烽火已熄,不再有战争的喧嚣,昔日的军营也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和平与繁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时代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