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名为《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其八)》。诗中以深沉的忧虑和涉世的复杂性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幽约与狷介之气。通过“沉忧”、“涉世”、“幽约”、“狷介”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情感体验。
“沉忧涉世言幽约”,意味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诗人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虑,言语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与沉思。这种“幽约”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感观察,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细腻情感。
“狷介为文气苦辛”,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态度和风格。狷介,即指性格孤傲、不随波逐流,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文风,表明他在文学作品中坚持自我,不妥协于世俗的评价和压力,因此创作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这种“气苦辛”的描述,不仅凸显了诗人创作的不易,也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坚守。
后两句“若信杯樽足斟酌,酣歌犹是太平人”,则转而表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时,诗人依然相信通过适当的饮酒、歌唱等方式,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和解脱,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快乐。这里的“太平人”,既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理想化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美好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生以及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